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慧性教育>

诵经如何辨识“声”和“音”?

时间:2009-06-18 20:58来源:知音原创 作者:熊春锦 点击:
诵经如何辨识声和音? 熊春锦 什么是声?什么是音?两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首先,从文字本身分别对声和音做一个基本注释,以便大家从文意上对两者之间概念上的差异性,能有所掌握和了解。 聲: 《说文解字》:聲,音也。从耳殸聲。殸,籒文磬。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诵经如何辨识“声”和“音”?


熊春锦

 

什么是“声”?什么是“音”?两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首先,从文字本身分别对“声”和“音”做一个基本注释,以便大家从文意上对两者之间概念上的差异性,能有所掌握和了解。

聲:

《说文解字》:“聲,音也。从耳殸聲。殸,籒文磬。”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八音之中,惟石之聲为精诣,入于耳也深……故于文耳殸为聲。”

《集韵·清韵》:“聲,古作殸。”《张载·正蒙》:“聲者,形气相轧而成。两气者,谷响雷聲之类。两形者,桴鼓叩击之类。形轧气,羽扇敲矢之类。气轧形,人聲笙簧之类。皆物感之良能,人习而不察耳。”

《黄帝四经》中,就有“聲”和“殸”两种不同的写法。

 

 

  

 

  


将古人通过慧观所描画记录下来的“聲”字甲骨文造型,与现代物理声学实验进行对照和对比,就会惊叹古人的慧观能力和洞穿古今的超人智慧,将声学原理高度浓缩藏密于字形中。现代实验中,只是将古代的“石磬”改换为现代的音叉,在被动性声源物器的制作和利用上,仍然无法脱离古人所揭示的用空、用中的原理;而将“”所象喻的一切主动性声源,改换成具体而片面的蛙鸣实验了。

音:

《说文解字》:“音,聲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宮商角徵羽,聲。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这一段对“音”的说和解,既记录着道学修身慧观的解析,又包含着儒学智观的认定。“音”,是心灵对声的“物格”感应(生于心),并且具有同频谐振作用性(有节于外)。音中有道,道“○”的外显是“一”(含一)。

“音”,甲骨文字形“”,就是“大一”的倒置,象喻从天而降。古代的修身慧观者,知道人的体元诞生于道生德养,并且存在着一个“光音天”的高维度空间。老子说:“大音希声”,描绘修身者在慧境中所闻听到的音,这种音的聆听是客观存在的,而甲骨文的象形表意恰恰又极其标准地表述了这种现象。“音”,下边的“口”也并不是单纯地象形于口,而是兼有“中空”之义。下边“日”结构的存在,同样也是慧观下对有质无形的光和音,对“光音天”的一种光音结合的象形描述。

 

以前在讲解《德道经》的“经典诵读心诀”一文时,曾举过“钟敲磬响”的例子。在这里,再把 “钟”和“磬”的原理分析一下。这样,大家对什么叫“音”、什么叫“声”,或许就会有一个印象,就能够举一反三了。

中国的 “钟”,做得非常高妙,它是按照道的理论来构造的。

不管是走到寺庙也好,还是走到道观里也好,都有个古钟悬吊在那里。外面用一根平横木,推动横木敲击这个钟,就发出了声音。

不知道我们思悟过没有?钟撞击后所发出的这个“声音”,到底哪部分是“声”?哪部分是“音”呢?要是思悟通了,那就会对经典诵读极有好处。

其实,木棒子撞击在钟的外壳上所产生的是“声”;而钟壁内的那个空间,那个中、那个空,随着敲击钟壁外面所产生的回响,那就是“音”。这个“音”,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那个东西,也就是“道”。这个道的音质,我们逮住了没有?想过了没有?

撞击时,这个“声”马上从外壁响起,这个钟的内部空间马上用“音”来与之相和。大家听一听,这个钟传来的音声多么优雅,多么悦耳,多么能够震颤心灵。它的声音传播得极广、极远,“余音绕梁”正是因为这个辩证道理。

《德道经》道篇第二章里,提到了“音声相和”,我们虽然讲过了、提到了、强调了,但是很多人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和听讲过程中仍然没有参悟出来,所以进步就不快。

我们既然是东方的子孙,是道德的后裔,如何从这个钟的“音”和“声”里面,去参悟出该如何诵读经典?该如何听讲经说法的课?这里面的“声”,这里面的“音”,都要在这个空里产生音,任何一个传来有道的声,都能“音声相和”,那才叫真正体悟出味道来了。

我们自己经典诵读不也是这样吗?如果只是注意到自己的声,通过大脑皮层产生的信息调用,再经过颅底的舌咽神经传达到自己的声带,传达到舌头,经过舌头的运动后发出这个声;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了这个“声”,那就跟中国人喜欢常讲的一句俗话一样:“说话不经过心”。是这样的情形吧?因为它没经过心,仅仅是后天智识的一番作为。

但是,道德修身者就不同了,需要经过心。那怎么样才能经过心呢?观诵结合就是用心。看看大脑解剖图,就知道人的颅底共有十二对脑神经。颅底这十二对脑神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从颅底穿到舌下面来,这就有个很好的好处,这是我们能够寻到“音”的一个宝贝。因为心脏是通过颅底神经来支配的,当大脑通过声音发出的指令,通过舌咽神经,无论是通过其他肌肉调动也好,还是通过面部肌肉调动神经传出来也好,实际上都在颅底神经的隔壁,距离非常近。但是,当这种信息穿过颅底的时候,实际上对颅底神经都起到了生理、生化、物理等方面的作用。

所以,人为什么能够通过经典诵读的“声”和“音”悟道,并从而进入道德境地,跟这个解剖学上的生理奥秘有很大的关系。

天公造物,给我们留了很好的后路,准备了很好的条件,只是需要我们用正觉正念去把握。如果在诵念的时候,只是注意到口腔的运动,只留意读音发的是否准确,乃至去刻意模仿普通话,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后天上,而没有主动去捕捉先天之音,那么效果就不明显,寻音也就很难。

所以,对于这个“空”与“音”的关系,先要弄明白。实际上,人体的脑腔是空的,胸腔是空的,腹腔也是空的。这“三腔”里面,都能产生音对声的谐振波。随着诵读经典声的振动,那不跟敲击钟产生“声”和“音”的原理一样吗?我们人体结构就是一个中空的“钟”,当嘴巴在发声的时候,那个“音”就会随之在体内产生,这跟敲钟的原理一模一样。

把握了找寻这个“音”的窍门,把精力重点放到寻音上来。首先就需要诵读熟练,不能像有的同学那样,诵读经典一紧张的时候就结结巴巴的,那就是“熟”和“忘”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和状态。真正达到了“熟”和“忘”的状态,再来觅这个音,就很容易了。

我们自己在诵经的时候,要注意觅这个音。这个“音”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一种震颤共鸣,是同频振动的“和谐波”,其它的内容还不便于作很多细致入微的解释。当你找到了这个感觉,自己也就豁然开朗了,也就明白了。问题是首先要找到和寻到这个音,再同步上来跟着研究这个钟的原理。当然,这个钟是指中华文化里面的古“钟”,而不能像现在国内学校吊的那种钟,在里面“噹噹噹噹”地敲。

我办公室的外边,大约一百来公尺外有一个教堂,天天敲钟。它那个钟声,我觉得就不好听,里面没有道。为什么呢?因为西方的那种钟与我们古代钟的结构格外不同。它使我想起在读中学时候,学校用的那个摇钟,跟西方那种钟结构一模一样。我站了半天,倾听它所发出的那个声和音,感觉那个声音有点乱乱糟糟的,给人的感觉也不太好。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从里面敲,把“声”和“音”混在一起,就像懒婆娘煮稀饭一样,把什么东西都丢在里面,一锅粥式地在那里熬,所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道味,没有道气,所以也就难以体悟到这个道了。

把这种“钟”声与寺庙和道观里的“钟”声相比较,就会有所感触。它发出来的声,为什么不能震颤心灵?仅能振动大脑皮层智能?相反却会在心里引起一种毛毛嘈嘈的感觉?那是因为它的结构原理上虽然好用于产生声音,但是发出的声音没有待其展开,就人为地进行混合式传输,却并不符合自然大道。

西方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实用的文化。作为我们道德实践者,就要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找到这个道,运用她的原理,先在我们体内主动去寻这个音,在诵念的时候去寻找这个空里面的音。心一空,不就产生音了吗?心空是寻音的关键。

无论是跟着大家一起诵读,还是跟着录音带诵读的时候,我们都要主动在心中、在体内觅这个音。在听课的时候,也要把握住在自己的体腔里,在自己的空灵的心中也能够产生音。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诵读也好,还是听别人念诵也好,或者是老师讲课所发出来的声音也好,都要把它看作是木棒子敲击在钟壁上产生的声,而只注重同步在自己的心里、在自己的体内,去寻找与这个“声”能够同步谐振的“音”。这个要是找出来了,那就不得了了,一步就进来了。更何况,有的老师是有道的,他讲的时候,声音里就含有这种光音的能量,道的能量和德的能量都含在其中。

我们要打开自己的心扉,到底怎么打?可以说,觅到这个天音,进入这种光音界,就是打开心扉。只要利用好这个原理,相信很多同学都能通过听讲的过程和自己持恒的诵读实践中,就能寻觅到自己的真音。哪怕找到一个字音的同步谐振,也都有办法了。

觅真音,这是一把金钥匙。用这把钥匙,把锁打开,把门推开,那么整部《德道经》里面的亿万个佛、亿万个道,就都会呈现在自己的面前。《德道经》五千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灵符,都是一道开启我们心灵、开启我们身灵的灵符,布满我们的全身。

问题是,自己要把握住找到进入众妙之门的这条路。怎么去找?还是《德道经》所说的,从“中”、从“空”、从“无”里去找。整部《德道经》谈了多少“中”、“空”、“虚”、“无”。为什么要讲那么多?都是为了应用“形名学说”使我们进入那种状态,从而找到自己的道。因为每个人都有道,都在自己的体内,与生俱来,先天就带有,只是自己失了德而已。一方面,把这个德补齐;二方面,要寻到自己的道。那不就能德道圆满了吗?

自己的道找出来了,有了这个道,就有强大的能量来支撑起我们更好地修德,德不也就容易培补完善了吗?德的完善,又会促进这个道的进一步完善和展开。两者之间,这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我们一旦把握了“音声相和”,真实不虚地实践这个“音声相和”,那么在听课的时候,就绝对不会昏沉,不会睡觉。要想找到这个音,就要主动用正觉正念去找,这样就不会有阴我心蒙蔽这个音。阴我心识神,就是这个特点,它住在心中,工作在大脑皮层,我们要主动把它向阳性转化,用正觉正念制约它,使它里面的阴气和邪气逐渐减少。要把这一点把握住,让它正念、正觉、正识、正见地为道服务,让它对自己体内向唯德是从的转变服务。

要是在这种状态下,找到这个音,实现了与我们集体诵读的声的相和,那不就会拈花一笑吗?佛家有个“拈花一笑”的故事,听讲经说法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人能够拈花一笑,而那么多人却无法做到“拈花一笑”?原因,就在这个“音”上。通过佛祖的讲经,通过佛祖声音的传递,他在自己的心中找到了“音声相和”的点,并且把它展开来,产生了一种道的喜悦,那当然就要会心地点头微笑。

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自己的音,只要找到了真音,相信人人都可以实现“拈花一笑”。

 

 

 

 

 

 

(责任编辑:知心)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tuwensiweijiaoliu/2009/0618/432.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 心意修持培贤圣 第三讲

    今天,紧接着将身识后面其它几识的阴阳转换与启慧讲解下来。...

  • 心意修持培贤圣 第二讲

    昨天,我们对心和意以及“七识”做了一个纲领性的系统介绍,今天紧接着就要进行分解性...

  • 心意修持培贤圣 第一讲

    “心意修持培贤圣”,主要是讲解和论述的是七识修持的阴阳综整归一。 “七识”是指...

  • 修心生理揭秘

    修心生理揭秘 2011 05 21 熊春锦 以修心为统帅,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动修性、修命...

  • 如何开启慧悟?

    如何开启慧悟? 熊春锦 修身者主动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悟性和理解判断能力,尤其重要。 ...

  • 五德养生益智音乐修习

    五德养生益智音乐修习 熊春锦 伏羲黄帝老子道德根文化教育系列 五德能量易象五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