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熊春锦先生讲道经第三章(二)

时间:2004-12-18 08: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第三章 安民 讲 解 二 —— 根据熊春锦先生 04 年 1 月 24 日讲座录音整理编輯 第三章一共可以分为四个自然段进行解读和实践。从 “ 不尚贤 ” 到 “ 使民心不乱 ” 为第一个自然段。第二段是 “ 是以圣人之治 ” 到 “ 强其骨 ” 。第三段就是 “ 常使民无知无欲 ”
 

第三章  安民

 

讲 解 二

——根据熊春锦先生04124日讲座录音整理编輯

 

 

第三章一共可以分为四个自然段进行解读和实践。从不尚贤使民心不乱为第一个自然段。第二段是是以圣人之治强其骨。第三段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不敢为也。最后一段是为无为,则无不治。我们还是按照自然段落进行复习。

 

无私无欲心自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个自然段进行解读。要想读懂第三章,必须要把第一章、第二章联系起来综合进行解读。

人类在离道失德以后,也就从先天无为的内环境状态和社会治理状态,演变成为后天有为的内环境状态和社会环境状态了。这样一来,整个人体的内环境和社会状态,就都处在单一的常有欲的状态之中。可以说,现今世界人类都处在常有欲的状态,只有极少数的人,既处在常有欲的状态,又处在常无欲的状态。由于太多的人离开了常无欲的制约与平衡,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失道也就更为严重;有欲、私心也就成了人体内环境中最大的干扰力,同时也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前提下,由于人类屏蔽了自己的心灵,屏蔽了自己的身心,整个大宏观宇宙当中的道德能量不能及时顺利地进入人体内,补充他们处在常有欲状态下的损耗;同时这种道德的能量也不能进入社会环境去维护社会的稳定。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关键就是人心对道德的认识偏离了、迷失了,心中的正觉、正念、正识已经丢弃了,心中的常无欲状态早已被人类遗忘了。正因为宇宙中的道德能量不能及时进入人们的心灵、心中和社会之中,才造成了整个道德观念的滑坡,降到了道德的底线。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感悟到、看到、分析到,再读《道德经》也就一目了然。

要改变这种现状,改造这种现象,关键就是不能单纯地崇尚有为状态。不尚贤也就是指不要崇尚还处在有为状态,并未真实进入无为、进入众妙之门的贤人层次的道德修养水平。贤人层次只是进道的一个阶梯,所以不要执着于贤人的修养境界。尚圣不尚贤,几近于道。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修真者和关心社会道德复归的人应该注意的。看一看我们心灵的感悟是不是还存在于或停滞在崇尚有为状态的东西呢?我们的心灵是否真正地跨入了崇尚无为的状态呢?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尚贤的状态、有为的状态,而没有进入无为的真切感受,没有对无为的深刻实践,那么人体内环境的五行,也就容易出现相克、相伐、相争的现象。

使民不争。不尚贤而尚圣,就能使内环境当中的五行不出现相伐、相争,内环境就会非常祥和,五行相益、五行相生的状态就会滔滔不绝地运行,身心也就健康。放大到社会上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人们不去崇尚有为状态的名,那么社会民众也就不会为虚名相互竞争,这样整个社会也就会趋于稳定。因为有欲的追求莫过于名利二字。

不贵难得之货,就是抑制、清除人心对物欲的追求、贪求。这样,我们的心君就能够调节人体内五行不发生相互盗伐与内耗。放大来看,人人心无贪欲,整个国家的民众也就不会为私利、物欲而去盗窃,甚至去坑蒙拐骗、损人利己。贪欲之心的膨胀,名利私心的滋长,这是人类离道失德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难窥众妙之门的症结、病因。只有去掉这个病因、去掉名利之心,进行修心、炼己、修养道德;只有不见可欲,才是一种根本的釜底抽薪的治疗私心和欲念的根本方法。当众生心、大公心一旦真正确立起来,人体的内环境也就必然祥和、安泰,社会环境也必然不会有动乱的因素出现。这些是对第一段经文的一个粗浅解释。

这第一段的关键是要正确对等名和利。就是指的名,就是指的利。我们内环境的乱就乱在名利之心上。根本的治疗、改变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在不见可欲这四个字上。不见可欲不见,对于我们而言也就是视之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是要做到一种心中无物,沉纷止欲,把欲望制约在内环境生理允许值的范围之内。这样我们的心才不会动荡不安,不会被双眼所视、所见而迷惑,双耳所闻、所听而搅乱,对社会上那种追逐名利,甚至昧下良心、昧下自己的本根的不良现象,不仅不参与其中,而且要心身远离。治心是根本之道,治欲、炼己、修心是根本的良方。这一点我们要牢牢地把握住,才算是掌握了这一段的精髓。

 

金刚降心性不迷

 

第二段,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怎么解读这五句呢?先看是以圣人之治圣人之治是指的方法论,治身与治国的理论和方法是相同的。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治身,先对我们自己本身进行治理,使自己的心身复归于道德,复归于无为,复归于能够把握徼、把握妙,进入众妙之门,那样就一定能做到内王外圣

内王外圣,就是注意身心中的心王,修证心王,将自己的心,心中的私欲、欲念、妄念、七情六欲,都使它下降并控制在道德修养允许值的范围之内,不要超过道德生理允许的界限。不是让大家完全没有后天的行为和愿望,而是要控制在不影响把握徼、把握妙的状态,这样才能从有为进入无为。

圣人之治的内涵非常重要,她是方法论。如何去实践由后天有为复归到先天无为,必须要掌握圣人之治的方法论。其实太上的天元神修金丹方法论就是圣人之治,就是一部治身治国的上乘方法。她能够将人从有为、从后天导向符合道德的先天无为状态,从而把握徼、把握妙,进入众妙之门。所以老子在这里介绍了具体方法十二个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四句将整个天元神修金丹方法论的性命双修纲领性地囊括其中。

虚其心,就是讲修心炼性、以性带命的真功夫。虚其心关键是这个字。如何步入到,如何做到不自见、不自视、不自伐、不自鸣?要将心炼成太极金刚镯中间那种空的状态、无的状态、虚的状态。只有心虚空了,没有后天过剩的欲念、欲望、自私利己之心了,立起了众生心、大公心,这样性功才能启动,修性的功夫才能出现,我们的性光才能在第三只眼的前方闪闪烁烁、稳定地出现。

虚其心对于我们每个修证道德的人而言,就是要刻苦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将世界观、人生观改变成为真实不虚的道生观,将这个欲心调整到符合内环境和社会环境允许值的状态。大公无私心是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最重要的前提,到达心清静、性空明境界的时候,也就是虚其心最好的实践成果。心的清静,身的清静,必须以修心为统帅、为原则来实现。我们讲了十多年,其实都在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四句中。如果我们的人心、后天意识、有为状态还没有达到虚的状态,没有清理、清除掉,那就难以步入实其腹的境界之中。即使终日苦炼、苦熬地去意守丹田,仍然是跳不出常人有为规则的游戏,难以做到性命双修的升华。如果能真正做到虚其心,修到了那种无欲、无妄的状态,心如止水,那么自然就可以顺利地步入命功真实不虚的、完整的修证。为什么要以性领命?因为在性功之中,性即是申。心性为一,心和性实际上是一个东西。不将心修好、修正、修虚,要想全面实践、掌握、实证后面实其腹的方法论就很困难。如果掌握了这个修心,就不需要十年练炼己也能够快速地步入性命双修的根本实践之中。

在这里不妨重温一下吕祖的《百字碑》。吕祖的《百字碑》当中讲到了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这个降心,就是真实地领悟了虚其心的作用而言的。要进行养气,就要忘言、忘守,心地空明,虚无明亮。可以说吕祖对《道德经》的领悟非常深刻,《百字碑》囊括了《道德经》这一章的深刻内涵,《百字碑》也是对虚心、实腹最好的注解。

当我们进入虚其心状态以后,当我们实现了虚其心,掌握了性命双修,从后天有为步入先天无为状态,也就领到了一张通行证,就能顺利地进行实其腹的实践和验证。实其腹主要就是讲炼命促性的功夫。我们已经介绍了虚其心,实其腹的系列方法,打开以往的教材系统地看一看,可以说都没有离开虚其心,实其腹这六个大字。在方法论上都是围绕着虚其心,实其腹而展开的,只是因人生法、因时生法、因对象生法,生出了许许多多的、众多的方法。但其关键都是强调抱道、怀道,要抱这个,抱修心的这个,炼气的这个。我们申凝气聚、申气合一、精全宅满、真气充盈,也就复归到了那种乾健的状态。所以说对虚其心,实其腹的一系列性命双修的方法,都必须要很好地把握住它,才能实践真实不虚的圣人之治

我们修的就是心中的圣、身中的圣,就要采用圣人之治的系统方法论。不利用这些系统方法论,我们的心就难以向先天转化,身也难以向先天转化。所以我们在实践这些方法论当中,要很好地体悟《道德经》在这里指出的深刻内涵,学习圣人的心,练习实践圣人的身,与圣性的修为同步。要能够心藏宇宙,包容众生;能够涵养万物,通天彻地,与天地合为一体,从有为步入到无为,进而达到无不为,实现实其腹的高境界。

 

实腹应得坎填离

 

实其腹当中,既含了性功也含了命功,是一个以性促命、以命促性,双向地、共同地、整体地再造生命的工程。所以只要把握住了虚其心,实其腹这六个大字,将性命熔之于一炉,共同在体内再造、烹炼我们的先天整体内环境,去除人欲,清理人心的欲望、私欲、私念,树立大公心、众生心,就能够对内环境全系统进行真实不虚地再造。

抓住了虚其心,实其腹,就可以将整个内环境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改变成为什么?改变成为先天,改变成为无为,达到无不为的状态,从而进入众妙之门,复归于道。这是我们修证虚其心,实其腹终究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而虚其心,实其腹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能够时时、处处、事事不离虚其心,实其腹六个字,也就能够实现圣人之治。如果更多的人都掌握了这一点,那么也就是更大范围地、整体性地复返先天,只要在性命上真实不虚地下功夫,就能整体实现真实不虚的圣人之治。这里面可以展开的内容太多,可以把我们这十来年所讲的东西,仅用这六个字就全部浓缩进去,所以希望大家掌握好这几句话。

第二段可以说是整部《道德经》对我们内环境具体进行再造的一个总纲,也是方法论方面的总纲。通过什么方法能使我们每一人复归到道的状态,从而脱离后天有为的封闭,脱离后天有为对我们沉重的累赘呢?怎么才能够从后天这个泥潭中拔起腿上岸,步入到无为、无欲、无私的状态呢?只有众生心和大公心,并且内环境能够产生变化;只有实其腹的变化,才能促使我们的虚其心更好地实现。这其中要注意它们相互的辨证依存关系。如果我们妄谈虚其心,只停留在嘴上去谈修心,而没有实其腹的气,没有真气,没有道德能量来支撑修心炼己,那么虚其心也就是空谈。

实其腹高度囊括了命功的修证。要刻苦地进行命功的锻炼,将我们的身炼开,将心身中的穴位、门窗、路径、仓库全部都建立起来,能够存纳、能够接受天德所赐予我们的光炁。一句话,就是要把宇宙的能量、道的能量、德的能量都能够引进来;进的来,就能变得了。这个进、存、储是为了更好的虚其心,同时也是促使我们形躯命体的全面变化。不要为炼而炼,为修而修,而是要将修和炼整体地把握住。以修心统帅炼命,也就是说以虚其心统帅实其腹,以实其腹促进虚其心。将这两者真实不虚地在我们心灵中整体地把握住。

我们有很多同学不是整体地把握,不是丢了这个,就是落了那个;要不就是颠来倒去,翻来覆去,一会抓这、一会抓那,始终不能掌握系统论,不能掌握虚其心,实其腹这两者之间的整体性。不知道如何相生,不明两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把握不住,陷在法里面不能自拔,沉在空谈道德里不能步出泥潭,其实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关键是要整体辨证地掌握虚其心实其腹,并把她整体地控制和建立在我们的心灵之中。

只有以修心统帅实其腹,以虚其心来进入实其腹,这个实其腹才能够比较快速地发展和转化,从而达到我们实其腹当中的炼精化炁、炼炁化神这些变化过程的目标。天德给我们的德光表现在理义上就是一个,所以要吸收这个炁进入腹腔中进行变化。实其腹也是一个这个地有承载之功,许多东西要靠这个地来承载、长养、生发。把握好了实其腹,实际上对虚其心也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不明白虚其心的根本内涵,不懂得炼己之道,单一地去谈论和实践实其腹,那必然难以进入众妙之门。因为丢了统帅,丢了内王外圣的根本改变,没有整体把握住虚其心实其腹的协同作用。

请大家对自己这十几年、几年以来的实践,根据圣人之治的方法论,好好进行反思一下。思什么?思不足、思差距,反思我们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陷在虚其心里面空谈?还是陷在实其腹当中法执、法迷?所以很有必要根据圣人之治方法论,对自己进行一次很好的总结和反思,从而真实地去掌握系统论的方法论——圣人之治,全面、真实、尽快地去进行性命双修的生命再造工程。这样我们内证的速度,达到内王外圣状态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从而加速我们内环境的后天有为向先天无为状态的真实转换。

 

弱志强骨先后乘

 

再看一看弱其志,强其骨。其实这两句话也是讲性命双修。弱其志的是什么呢?淡泊的是什么呢?希望大家淡泊的、减少的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的后天、是指的有为、是指的我们很多人的执着。虽然有些人问:这个不是指志向吗?是的,从正面也可以说要有宏大的志愿。但是当具体进入到实践当中,这个志愿就要放下来,否则就是有为的、后天的,同样障碍着你进入先天。我们强调平时要树立宏愿大,这是为了建立正觉正念,清理心里的阴我所必须的。但是当真正进入到状态中进行实践的时候,这个也得放下。因为放下是指所有的后天,包括后天的思维、后天的理念、后天的心识,整个主观意识都要淡化下来,进入弱其志状态。的是心,是阴我之心,也包括在阴我心上建立的正觉、正念。一旦跨入到无为,由于她真实不虚地与道相合,后天的所有都要化为烟云,一片道境,空净无尘,没有点滴的尘痕。这时所有的作为都是自然的显露,都是道和德的一种显化,没有丝毫后天。所以我们在内证过程当中,对弱其志要很好去地把握它。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都是引导我们弱其志的方法。

要将这个淡漠了、放下了、解脱了,进入先天也就非常快速和简单。弱其志与我们在后天有为状态下把握徼的时候,与常有欲以观其徼的状态并不矛盾。因为我们用正志、正觉、正念来进入常有欲以观其徼,一旦跨过了弦线,进入了妙,所有后天的、有为的、意识类的东西,就得全部放下。这一放下来,就与道合真同频了。所以弱其志在这里也是讲修心,它与虚其心相辅相成,是它的延伸和细化,在方法论上是一种细化。一般人在修养道德当中,都讲究要建立好的、美的、真的东西,对不对呢?完全正确。因为人是深陷在后天当中,后天的这一对阴阳有对有错,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去其错、去其丑、去其脏,才能够建立正的、美的、净的。但建立起来了以后,就不能再停留在美和丑、脏和净当中,而要超越它,进入新的太极,进入更深一层、更高一层的太极。高一层太极就要靠运用弱其志的方法,无对无错,无美无丑,无好无坏。弱其志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要摆脱阴阳的制约,步入到无当中,步入到空,步入到虚的状态和环境。掌握了这个理念,我们再来看弱其志,也就明白了太上的苦心,他是在一步一步地、深化地、细化地指引我们这些后代步入先天无为的妙境之中,指引我们如何进入众妙之门。

强其骨强骨是什么?肾主,肾为先天之本,强骨就是指命功而言。强其骨与前面的实其腹相辅相成,也是一种深化。针对命体而言,人身的元精最重要。元精的充足与否,影响到全身的整体先天转化。如果骨髓不能充满真炁,在内炼当中没有看到自己整个骨架都变成了金黄色,象金子一般的闪闪发亮,而是骨骼松松、骨关节的韧带松驰,那就是命体显得太弱,不符合后天转先天的要求,不符合圣人之治方法论的要求。所以,要强其骨,就要加强对命功的实践和锻炼。这个强骨的实质含义,就是要将我们整个性命双修的成果推向一个高级状态和道德环境当中,如果不注意强骨,就没法支撑我们完成深层次的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圣人之治的方法论,可以说是一个最高级的人体生命科学。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到命体上,要修炼出、验证出仙风道骨。离开强其骨,仙风道骨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很多同学走出去,人家一看七分病态、三分人形。有的是自己把自己败成了这样,没有掌握好虚其心,实其腹的整体理念,而是只抓一点而不知其余,迷在里面。有的人迷于人为辟谷,有的人迷于有为的颂经,有的人迷于某方法,而不能把虚其心,实其腹的修证整体地抓住,来弱其志强其骨。所以不仅性功没有成果,命功也遥遥无期,令人痛心、令人惋惜,令人着急,令人想拍案而呼!为什么就不能整体把握?为什么就不能掌握关键?为什么就不能科学地对待自己的内环境中性命这两个大系统?为什么眼光就一定要那么短、那么浅、那么近视?为什么就跳不高?你站高一点看,看圣人之治的方法论,不也就整体地把握住了吗?不也就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方法论、实践论了吗?为什么要把自己锁闭在一个个小圈子里面不解放出来呢?希望我们复习了这一章以后,在座的同学和以后能够听到的同学,都能够实现这一部真实不虚的圣人之治的科学方法论,整体把握住这十二个大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全面地、整体地实践内环境生命再造的系统工程。只有抓住了这十二个大字,整体地抓住了,并且实践了,我们才能进入无为之道,与道合真。离开了它绝对是歪理邪说。

 

心底无私何所畏

 

再来看下一段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这一段指的是要人们使人心、民心不受后天智识的封闭和私欲的腐蚀,使心灵淳朴,由后天复返到先天,使先天本性脱离七情六欲的蒙蔽,使先天的慧性摆脱后天识心智性的屏蔽,使人人都能够认识和体悟到纯粹以后天意识用事的害处,明白有为和无为对身心健康的利弊关系。当每个人都有了切身的体悟以后,也就不敢再深陷于有为和私欲之中不能自拔了。这就是对这一段的真实解读。而不是如许多哲学家,甚至一窍不通的无知文人妄解《道德经》所讲的,说《道德经》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这真是犯了极大的口过罪业!

常使民无知无欲,不是愚民,决不是无知文人解读的那种愚民政策,而是教导人们要以道德规范心身,不要被后天的智识所封闭,不要被私欲所腐蚀,要保持心灵的淳朴,由后天复返到先天,要解放自己的本性,脱离七情六欲的蒙蔽。因为只有后天心智才能屏蔽先天慧性,只有智性退位,慧性才能出来。我们要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个真理,并且通过圣人之治的方法论,使每个人都体悟到纯粹以后天意识用事的害处。这害处在哪里?首先害在违背了道德所规范的自然总规律。我们看看社会上是不是这样,许多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欲望、贪心在坑蒙拐骗,希望能够瞒天、瞒地、瞒人,妄图能欺瞒过去。但是能瞒得了吗?瞒得了一时,能够瞒得了一世吗?道德的自然规律象铁一样的无情无私。我们教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人都能感悟到先天的自然脉搏,人们真正懂得自然规律以后,还敢胡为吗?还敢象现在这样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法律,唯我所用,一切唯我,人们还敢这样吗?我相信是不敢了!

圣人之治的方法,使每个人都能体悟到虚其心,实其腹带来的好处和切身利益。当人们都有这样的体悟以后,整个社会的风气必定会好转,因为每个人都会畏惧大自然无情的因果律。离开了先天的制约,仅凭私欲,仅凭自己的一点私心而去恣意妄为,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安乐和太平,就自觉地不敢违法,也不会主动去碰触法律之网。

老子在这里讲的绝不是什么愚民政策,而是指的一条光明大道,是通过性命双修的生命再造,使自己更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光明大道,摆脱后天的制约,摆脱人心欲望的屏蔽,去感受、去体会自然真常之道的自然规律、因果律。要是人人都掌握了因果律,还敢胡作非为吗?我想是绝对不会的。谁还愿意干那种违犯铁的法则的事,不然,那他将推也推不掉,自作自受地去享受坏的恶果。但是现在的人们都只注意到眼前鼻子尖下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将来,不顾身后,所以才敢胡作非为,才敢无法无天,才敢无畏于自然规律。但是当他懂得了以后,也就会自然地生畏,生敬畏心,生恭敬心,诚信心也就会自然而生。所以说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是从根本上改造人心、民心的方法,是使人们能够健康长寿,使国运能够国泰民安的方法。可惜知道这个人天大秘密的人并不多,不能正确解读《道德经》的人太多。如果明白了圣人之治方法论对每个人内环境再造的功用,对治理社会的功用,我相信道德治世也就必然会使民族繁荣昌盛,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万朵金莲绽放的灿烂美景!

 

无为不争谁能敌

 

为无为,则无不治。什么叫为无为为无为就是用中之道。前面一个字是指有为,后面一个字是指无为。也就是说,人们只要将心身的有为状态转化成为无为状态,以无为统驭心身的有为状态,实现后天向先天、有为向无为的根本转变之后,就没有不可改造的命运和国运。无欲才能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心则性命再造必大成,心则必国泰民安。到什么状态?无为状态,将心到无欲无为状态,就没有不可治理的事,就能实现治大国若烹小鲜,天下德化,民风淳朴,百姓自安,这是实践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根本。

在我国历史上,真正比较科学合理地运用《道德经》的经验是有的,这就是大唐盛世。有人说我特别喜欢唐朝,为什么?因为唐朝在中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跟他相媲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影响深远,与大唐文化的鼎盛密切相关。看看现在世界各地,华人街一般都称之为唐人街,为什么?因为大唐盛世的那种思想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非常巨大。大唐盛世的贞观之治达到了一个什么状态呢?达到了监狱里没有犯人的状态,监狱成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治国的奇迹呢?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都忘记和疏忽了一点。这种奇迹的出现,是因为利用了《道德经》。因为当时唐朝的天子姓李,他号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要求所有的官吏和百姓民众人手一册《道德经》,每天都要进行念诵,而且还规定学府每年都要对《道德经》进行考试、考核,所以才奠定了大唐精神文明的基础。

由于《道德经》所内含的无穷无尽的能量,道能、德能渗透到了全国士庶民众的灵魂之中,深透到了整体社会环境之中,这个巨大的德能滋养了当时的中华民族,所以才出现了世界万国来朝的壮丽景观,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真正鼎盛的人文景观。可惜对于《道德经》在当时社会中普及的这一壮观现象,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因为某种偏见,而没有认识到《道德经》对唐代鼎盛所起的根本思想作用。思想建设、灵魂建设是上层建筑领域中的灵魂所在,人心、民心实际上是社会的根本基础。离开了人心的转化,离开了道德的教化,人心民心必然将逐步下滑,直至下滑到道德的底线。

如果真能拿起《道德经》进行深入的教化,那么整个人的内环境,整个家庭环境,整个社会环境,整个国家的环境,也就必然会出现明显的改观。所以说修之于身而得道德之身;修之于家而得道德之家;修之于乡则得道德之乡;修之国则得道德之国;修之于世界则得一个道德的地球村。

让我们共同努力,去促进我们道德内环境、道德家庭、道德社会、道德国家、道德世界的早日来临!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wenhua/20041218/146.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