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熊春锦先生讲道经第七章无私

时间:2005-01-06 11: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第七章 无私 讲 解 一 — — 根据熊春锦先生03年11月27日讲座录音整理编輯 古校本: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 通行本: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

第七章  无私

 

讲 解 一

 

根据熊春锦先生03年11月27日讲座录音整理编輯

 

古校本: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

通行本: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释字:

自:《說文》自,鼻子。象鼻形。此句中指自身。   生:《說文》生,長進。象草木從土上生出。此句中指生存。   長:《說文》長,長久,久遠。   芮:ruì音瑞)。甲本中“退”均作“芮”,如第三十四章(69)“吾不進寸而芮尺”。乙本作“退”。通行本作“後”。用“芮”,草初生時柔嫩細小的樣子。用此,更符合《道德經》性命學說之理。   先:《說文》先,前進。這裏指先行。   外:《說文》外,疏遠。外面,外部。占卜崇上平明日出之時,今在夜晚占卜,就卜筮之事而言是個例外了。與“內”“里”相對。   與:《說文》與,黨與,群朋。另有給與,交往,對付,如“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文中為句末語氣詞。   私:《說文》私,禾名。北方叫禾主人作私主人。私,今借為公厶(私)字。另有,個人,私人;偏私,私有等義。

〖注音〗芮:ruì音瑞。

           

 

讲解:

 

天长地久朴德厚

天长地久”,从字意上解释,天地是道的产物,具有丰厚的道德特性,特别是“德”的特性,它是大公无私的,它不象人类那样自私狭隘。这种无私是天地的本始。虽然这种淳德还不是完全处在道境之中,但它毕竟是道的外化,它其中所包容的道和德的质量、能量、蕴藏量是高浓度的,保持着近道合德的一种状态,所以它才能够达到天长地久,长生久视。这与它内在的道炁和德能的含量直接相关。

老子在开始第一句就将“天长地久”用来提示我们。为什麽“天长地久”?我们从“道”和“德”上先来感悟一下。能产生这样一种认识、认知以后,再来看老子是怎么分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不自生”,是说不是只为本身的存在而生存、发展、繁衍。天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而存在,不为自己本身的生存而生存,是为整个自然、整个宇宙的存在而生存。这种淳朴的大公无私,是它长生的基本保证。

要正确理解这个“自生”。你看“天”和“地,她是在道的演化形成之后才生了“二”。这个天父他没有“哎呀,我也想要一个后代呀,让它长的跟我一样,再来生一个天”这样的观念,他没有!同样的,“地”也是这样。我们地球的状态不就是这样吗?地球母亲已经到了一种没有力气来承受自己的子孙、自己所养育的生命对她残酷的盘剥、掠夺和欺凌,就在这种状态下它也没有说:“我要自己再生一个自己,从而摆脱人类的贪婪,回避人类残酷的掠夺吧?”从来没有。因为她们是无私的、是道性的,所以她不顾自己的本身利益,牺牲自已的一切,而去服务于众生。这是一种无所谓“得”、无所谓“失”的无私奉献,所以她就能够长生。我们好好思悟这个状态,看看整个“道”,看看整个“德”,看看大道所有演化的高层次、巨大的大系统,你就能够明白我们人类贪欲的渺小,自私的危害。所以我们才要仿效天地、仿效整个外部大自然;学习她们的德性,实践她们的德性,从而“后其身”。

 后其身”就是先人后己,先物后己,以一颗众生心对待万事万物。正是因为天地有这种无私的大舍德性,所以她的身反而能够健康长存。天地这种个体的长存,堪为众生的表率:“后其身而身先。”当我们感悟天地那种无私、无畏、舍我、无欲、无私状态的时候,就能获得极大的愉悦。为什么呢?因为心身进道了,从而产生了德性,所以内环境就像天地一样祥和,象大自然一样平静。

外其身而身存”,一般的解释是说,由于处在无欲的状态,能够置身于物外,置身于事外,不伤其心、不伤其身。跳出阴阳来观察阴阳,实践阴阳的变化,那么内环境的紊乱,心的烦乱和身的行乱,就都不会产生。“外其身”,作为一般状态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不会被物欲所绊,不会为私欲所累,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这两大系统都能调到一种动态的自然平衡,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有利于道德的培养,有利于家庭的祥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如果大家都有圣人认识自然、认识天地这种大的道德品质,从而仿效天地的这种道德,育成圣人的那种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那么疾病也就会少了,自己生命的旅程也就会顺利了。

 

无私无欲舍身心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你舍掉了己,并不会就失去了你,你的身还存在。完全是一种心的认识、身的认识,是心与道的一种同步。有很多人抱着这个“己”、抱着这个“欲”,就是放不开来;他似乎认为舍己那就是把自己丢了,自身就会消失了。怎么会消失呢?得道的人都知道:我就是宇宙,我就是自然;众生即是我;我即是众生。这种得道的感觉和体悟,他不是嘴上能说出来的那种认识,而是身心同步的一种真切的实证体会。而且这种实证一旦达到了,哪怕完成了几秒钟、十几秒钟的过程,它就会决定你一生能够深化下去,能够达到道的状态而成道、了道。但是进一步的跨入必须要有这种圣人的“后其身”和“外其身”。只有舍掉这个私,才能进入内环境的变化,产生成就。这个“无私”,实际上就是说不要担心舍掉了私、舍掉了欲你就消失了。怎么会消失?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道的载体。身中就有道,心中就有佛;你就是佛,你就是道;你就是自然,你就是众生。并不是消失了、没有了,它都存在于你这个小环境里。这个“私”是指的“人身”这个实体。相反,你去把自己内环境的道求证出来,将德性淳化以后,那么你这个个体、你的身心反而能更好的存在、更完美的存在,因为你与自然、与道、与德完美地化合在一起了。这么一来,你又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那为何不去仿效“天地长久”呢?这只是一般理义上、理论上、字面上的掌握,我们可以沿着这一条脉络去参悟、去体验。

在我们身心中如何展示“天长地久”呢?这个“天地”是指我们身的天地与自然天地的同步调整,也就是说内环境形体上的这个天地,内环境中性和命这一对天地,内环境阴阳变化的这个天地,要达到天地这种长久的状态,就必须进行性命双修。通过观心得道的方式,来感悟、体悟、实践天地无私的特性和特点,要把握住性命双修的大前提,那就要无私。所谓“太上贵德,唯于善人”,你要想真的实现内环境天地的长久,必须要把握住心的炼己、身的炼命、性的佛化,从而达到一种长生久视的状态。如果我们的内环境龟缩在私心、私欲这样一个小小的、狭隘的、自私的环境之中,不能与自然同频共率,不能与德与道相融化合,那么内部就会始终处在一种内耗的状态,体内就是一种否卦,闭塞不通,没有办法进行“天德下降、地气生升”的自然交换,也无法从外界获得那种质量很高的道德能量进入内环境。

人心的这个“私”、这个“欲”,它就掺杂在我们内环境之中,巨大的垃圾和渣滓,迫使我们与自然外界没有办法建立沟通和交流,不能同频共率。因为质量的差异、频率的差异,就跟一个收音机一样,内环境没有达到、调试到那个频率波段的时候,那就无法接收电台的信息。所以这个调谐一定要完成,开关旋钮就掌握在你的手里。

天地的德、天地的道无处不在,全天24小时都在发射着信息、发射出它的能量,长养万物,滋养众生。可惜我们把自己的环境内部封闭住了,心封闭住了,身封闭住了。虽然你身体这台收音机具有完全去接收自然道德能量的这种结构,但是你没有调谐到与它相通、自然接收的波段。为什么呢?因为你掺杂了干扰信号,有太大的噪音、太强的电频,使你的接收变得非常混浊,无法完全清晰、全面、及时地接收好信息。所以这个调节过程必须要尽快地进行和完成。一旦完成了这一步,这个“长生”也就很自然的实现。实现性命双修,达到心身中的“天长地久”,都是在我们的心中、身中去完成。只要一步步的“守信”,全面地完成了、实现了,也就达到了我们道生的目标。

 

怀德载道永生体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两句在我们身心内部如何来阐释?“后其身”,就是一种忘我无私、舍死忘生赴大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没有?是口头上做到了?还是真实不虚的认识到了大道?认识到了淳德的重要性?如果你做不到“后其身”,那么这个“身先”也就根本没办法实现,没办法与自然、与道德完整结合,也就无法完成那种高纯度的变化。

对于“舍死忘生赴大道”,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灵魂中,在我们的人生观、道生观中;在这个内环境中的这个大道,这个德性,基本的五德,如果一旦确立起来,那么身中的先天变化都会自然出现。那么前面“谷神”中的师,无论是外环境的众师,还是自己内环境中的谷神,都会帮你进入道境。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后其身”,而始终是“我”字当前,只是考虑到鼻子尖下面的、眼前的私利,跳不出这个狭小的认识圈,狭隘的私有之心,只看到自己体内这个世界,没有看到自然赐予我们外部世界天地的所有众生,跟我们的道性德性本质是一致的话,在认识论上的转换没有完成,那么“后其身而身先”就必定是一句空谈。因为修心练己是修真的关键,没有炼己磨心、磨穿私欲人心的过程,还局限在那种自我意识为主宰的状态,只知向社会、向家庭、向自然索取,而没有为众生奉献、为众生服务的舍我心,我相、我执、我欲、我私都没有很好的得到清理,这种“后其身而身先”就没有办法实现。也就是说心未进入先天状态,这个“妙”与“徼”就距离我们太远;“玄牝之门”也就无法窥探,无法进入。

 不自生”是什么意思呢?怎么仿效呢?上面已经谈了一般性的解释。“不自生”在内功界是指自己内天地的不自生,这也就是“我代我生”。在内环境中要跨入到“不自生”而“我代我生”,首先要把“谷神”求证出来,特别是要把地户堵闭住。

地户的锁闭至关重要。人类的繁衍都是靠父精母血的结合,产生后一代新的生命体代替自己,延续自己在人类社会的存在。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是后天的自然现象。人的心身要进入先天状态之中,就要注意保精封地户,就象天地一样“不自生”,不用那种外在的后天形式去自生,而是通过一种锁闭而转换为先天。人体内天地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地户的开启、精气的丧失。我们人体内天地到了十四岁、十五岁这个年龄的时候,体内的阴阳实际上是平衡的。逐渐成熟以后,因为地户的开启而丧精失血,开始打破人体内天地的平衡,才产生了先天元精、元气的不断丧失。这种卦象阳爻的逐步破损,这个损也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可惜这个“无”、这种“损”不是那种符合道性的损,而是顺着太极图顺向演化的一种损,以至于最后阴盛阳衰而无法回复到先天状态,终而性命分离。如果能效法圣人、效仿天地之行,逆返心身,完善道德,就可以进入“后其身”。首先是进入“后身”,使自己的心身保持在先天状态,恢复内天地的阴阳平衡、内环境生态的平衡,使命体能够恢复到十四岁、十五岁的那种不损不破的状态,那就很容易复返先天的变化。所以在人身进行修爻补漏,是内环境复返先天必须达到的一个过程。只有完这一步,才能够实践好“天长地久”。      

外其身而身存。什么是外其身呢?修证道德就是要达到一种身外有身的状态,与自然同步化合。这个身外身谷神,他具备了与道德相和的境界,所以他能与天地一样长久存在。人的心身要复返先天,必须要有其中的申来帮助,才能跨越空间的障碍,突破太极旋的封锁制约。谷神这个身外身的培育和诞生,是回归道德的一个必然过程。只有她达到一定的层次,才能入圣成真,才能长生久视,与天地长存,这就是圣人的外其身而身存。我们用自己内求证的过程和别人大量的实证经验看一看,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客观存在的。

 

心地无私天地身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人的私心不去,阴我不消失,炼己未完成,无论是身先,还是外其身,都无法实现。一旦能够放下私,做到无私、无欲、无贪,把身心中的贪嗔痴疑,把身口意三业都清理干净,那么这种长生、这种身先、这种外其身都会出现,从而造成、完成你自己圆满道德的真实成就。这种道德的真实成就也就是故能成其私,这里讲的是高度辩证法、马列主义的辩证法。这些高级辩证法,老子在几千年以前已经运用得象行云流水一般,信手拈来。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当中,大量的吸收了老子《道德经》中最符合自然、最符合宇宙客观真理的哲学思想。我们在阅读老子这一段经文的时候,要懂得这种辩证法。这是我们学习了几十年的东西,仔细看一看,就能深切地领会到祖先的伟大。这种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观,对我们的内修内证,对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整个世界和宇宙,都是极其有益的,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整体认识论,完善自己的人生观,指引我们诞生崭新的道生观。只要能深切地进入其中去感悟、体会、解析,在一种无知、无欲、无私、无妄这种状态下,结合《道德经》这两段里的阐述,观察一下自己本身的谷神,观察一下自身的内天地,观察内环境的玄牝,实现这个身先外其身,以及《道德经》中所含的内容也都在其中。

道就是这样一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真理。只要我们去实践她,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身融汇在其中,感而遂通,真正落实到内环境中进行实践,那就很容易、很自然地体道、悟道、证道、得道、明白这个道,从而使自己整个内环境真实不虚地发生整体性的变化。

我们解读《道德经》是根据她的特点,并紧密结合人体内环境,使道德的光炁能量落实到更多人的心身中,从而达到相应的阶段和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再来展开讲解、探讨、领悟的时候,经文中深含的道机、德机、天机、地机、人机、经机,才能自然而然地展开,并且发生变化。也许过几天再学习一段内容时,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先做一个提示,从系统概念上入手,结合《道德经》反省一下自己内部的状态,检查一下内环境心身这两个系统的状态,看看距离《道德经》所阐述的理论还有多大距离?证道不离体,练己不离心,结合自己的心与身一起进行全面地实践,将理论真实不虚地合在内环境当中,作为一种指引、一位师来帮助我们。它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让这部《道德经》再造我们的内环境,指导我们的内天地,指引我们性命双修的深化和生命再造的全面展开。这样一来,就容易把《道德经》中的能量全面地转化到你的内环境之中,去体悟淳德,去感悟、体知大道的奥秘。相信通过这样反复熏陶、反复讲、反复带,只要大家能配合上来。所谓配合,就是把心放下来,就能跟上来;假若你的心放不下来,死沉沉的,太沉太重了,既使我费再大的力气,你的学习实践还是同步不上来。还是自己种自己的“道田”,修自己的道心。把道身道心都整理好了,就很容易跟上去。

 

行之于实方是真

这一阶段我们谈心谈的特别多,因为心性系统是内五行的一个关键系统。心是心君,是体内的君王,必须很好认识它的重要性,因为它决定着你整个性命的安危。人体内环境的这种变化跟社会上是一样的。社会上目前是人治加法治的方式,是一种以法治为主、人治为辅的状态,但实际上这个颠倒还没有完成。对应到我们内环境也是同样的,你看看庶人,社会上的民俗,它没有圣人的那种状态,“身先、身后”的问题没有解决,把“私”字摆在前还是在后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刑律对于人的治理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呢?可以说没有明显的制约。因为人们心中无道德,他可以不顾生死,敢触法网。为什么呢?因为五德丧失到现在这种严重状态,已经到了“忠信之薄”的底谷。我们内环境如何呢?自己问问自己,在这种影响下你完成颠倒了没有?进行这种置换没有?我们要以修真的纪律来制约自己的内环境,并且要对自己内天下的心君进行净化、道德化,培养它的德智、仁性,使它处在仁君的状态。这个“仁”就是道德仁义礼的仁,要把阴我心培养到具有仁性的状态。仁义礼智信都达到很好的状态,这时才能够同,才能够化,才能有资格与阳我结合、与真我结合,成为内部最好的唐三藏。如果你内环境的戒治、戒律的治理没有放在第一位,还是让自己毛毛躁躁、浑浊不堪的阴我,在内环境当昏王昏君,允许它的存在,不主动修德,不主动培育仁义礼智信去净化它,那它怎么能与阳我同化呢?它一身臭轰轰的,只认得金钱、只认得私欲、只认得私利,贪嗔痴疑,身口意业在内环境中大泛滥;你在那里东捕西捉,东补西补,这个问题出来了检讨一番,轻描淡写地悔过一下;那个问题又出来了,你又捕捉到了,又轻描淡写地悔过迁善一番,无关痛痒。这样是不行的。所以一位老师有一次就谈到:“光说不行啊,要行!观之于言未已,行之于实是真。  我们不是在诵经吗,那也有个为谁而诵的问题。为己而诵,为了满足更大私欲而诵,为了满足更大的贪嗔痴疑、身口意业而诵,这样叫老师们怎么助你帮你?虽然说我们要修心化业,炼命悟性,已经学习了整套系统。但是偏偏就是因为阴我在你心中主理你的内环境,你就会曲解所有的理论,歪用所有的方法,甚至连起码的戒治在你内环境里都没有建立起来。

有人学习实践修养道德十来年了,竟然还违戒去逛妓院,这种怪事的发生,怎能不让人痛心!是因为拉不下情面?不是。是因为他有这颗心、有这个欲、有这个私。明明知道那里面充满了各种疾病,充满着死亡的信息,他竟然将阴我调到前面来,将戒治弃之于不顾,以身试法,如果你染上了病,这能怪谁呢?在古代老师根本不会伸手,你就是把头磕破了都不行。因为你违戒,违背了自然的法则。但是作为你本身的戒治,你对自己的修心能够放纵吗?如果这个环节不把握住,不完成翻转和置换,怎么可能走到底?如果你一定要以身去试律、试法,等到自己惨不忍睹、痛不欲生的时候,再来求老师吗?

修真界的戒和法,显态的法律与戒律,戒律和刑律之间的关系要很好地参悟。内功界戒律是干什么用的?社会中人世间的法律是干什么用的?我们在红尘中立足,首先要修好人道,你的人生观就得用人间的法律去制约。我们是要修内部的道德,那就得很好地去遵守这个起码的戒律,自觉地用好它,规范自己的内环境、内系统,尽快去掉这个人治,也就是去掉用阴我治理内环境。道理都是一致的。

我们主要是讨论内环境,要治理好内环境。拿社会的镜子来照照你自己的内环境,整个社会在离道失德,以至到了“忠信之薄”的状态。在我们内环境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这个社会空间的问题,社会空间的现象必然反应到我们的内环境中来。你如何对待自己内环境这种离道失德、忠信之薄、信德丧失殆尽的状态呢?如何去挽救它、重新规范到一种德治的状态?这是在我们内部急待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要把治心放第一位,因为心是通灵达神、进入德性道境的顿悟法门,是一个根本的、最快捷的路径。因为心为一身之君,只要它一定,内环境全定。大家都要很好地求证你的“谷神”,求证你的“冲”。这个道冲、这个谷神都能在“心君一正天下定”这种状态下很快进入道境,只是一步之遥。

 

后身外身身永存

后其身而身先”、“无其私而成其私”、“外其身而身存”,这种种状态,都要注意基础工程。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证道不离身,修中修德不离心。在这种状态下尽快把基础调好,把状态调好,再来学习,这一步你就会一日千里,迅速得到一种长足的变化。如果这些到目前还没完全证实,还只是抱着一种伸着两只手,甚至把脚也翘起来,要啊、要啊!索啊、讨啊!但是塞不进去呀!想给你给不了。不是天地师自私,天地本无私啊!道德本无私啊!想要想讨的人,都是因为自己体内的道德场对天地没有敞开,如何能灌进去?你每天产生那么多烦恼,那么多的心事,那么多的忧虑。忘掉了自我批评,忘掉了戒律遵循的怎么样?今天对阴我心规范的怎么样?眼睛还瞧着外面。这种状态如果不及早扭转,那么《道德经》的课程也难以较快地深化听下去。如果大家能把心调到一个很好的状态,这部《道德经》就可以很快学习下去,一点即明,不用重锤敲;一带就能进入更深的、更广的、更高的状态当中共同学习。所以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修心练己,清因消业,规范心君,提高自己的悟性,争取将这个道德天地的整体质量加以提升,将整个同步性继续深化。这样学习起来也轻松,大家学到的、实践到的东西也就会更多更广。

我特别希望听到一些意见和建议,多挑毛病,横挑鼻子竖挑眼,讲的不对的地方,可以提出来砌磋。因为这部《道德经》离我们已经二千五百年了,我也只是在某种状态下获得的一些灵感、一些提示。年代久了,都忘的差不多了,也请更多的人一起参与,把它解释的更清楚、更全面,这样更有利于大家的学习和深化。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wenhua/20050106/152.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