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三生万物中气为和”是和谐发展之道

时间:2006-02-27 15: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三生万物中气为和”是和谐发展之道 ——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 (二) 熊春锦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 ! 对《老子·德道经》的学习 , 年前我们共同地恭熟地学习到了第十二章 , 作为理论纲要的辅导我们也讲到老子思想的一生二的“二”,也就是阴阳。对于老子

“三生万物中气为和”是和谐发展之道

 

——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二)

 

熊春锦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

对《老子·德道经》的学习,年前我们共同地恭熟地学习到了第十二章,作为理论纲要的辅导我们也讲到老子思想的一生二的“二”,也就是阴阳。对于老子所讲的“三”,我们虽然提到了一部分,但是还没有系统地介绍一下。

下面我们即将共同学习第十三章,将会直接涉及到三,并且会以“三”和“中气”作为指导的总纲展开各章,论述天地人万事万物。所以为了大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三,今天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下“三生万物”和“中气以为和”。

我们要想展开对老子“中气以为和”哲学观的讨论和认识,把握住三生万物的真义,首先必须把握住老子哲学立论的基础所在。这就是老子自始至终都是牢牢地站立于他所创立的道“○”之中,居于道(居无),用于一(用德),运用德一来展开他的哲学思想,用德一驾御万事万物“生、长、成、灭”的全过程。从古代的阴阳二、太极图,到现代的辩证法,一切学说思想和方法论,全在他至简至易的道“○”和德“一”的“象、数、理、气”之中。没有任何事物或者学说可以逃遁出他的学说之外和掌心之中。

 

(一)、剖析阴阳知“三”理

 

要想掌握老子的“三生万物”和“中气以为和”的唯德辩证法思想,首先必须解析和掌握好道学“象喻法”的“太极阴阳图”。知晓太极图内中央阴阳双弦线的波峰与波谷的原理,真正明白孤立的阴阳互动,缺乏德能为“中和”进行制约的动态,是根本无法和谐运动的真理。在此基础上升华为掌握好道学“象喻”方法中的“旋极图”,从而彻悟“中气以为和”的德一能量和品格。用德、用一主宰阴阳图的二,使万物的阴阳属性互动,复归于平衡协调的互根运动、和谐发展在天道自然、尊道贵德的正确规律之中,这样才能完整地掌握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整体哲学观。

研究老子“一生二”的理论和阴阳原理或者辩证法原理时,我们要注意人们常见的太极图像是一种“阴平阳秘”的完美图形,是一种最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只有在淳德前提下,才可能出现。在严酷的现实之中,在万物的生化全过程内,并不容易达到这种至美的状态。阴进阳退,阳长阴消,你进我退的现象,却是最常见的共性现象。阴平阳秘,只有恪守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现和保持。“其至之也”就是一种稳定的“阴平阳秘”状态。所以,我们在解读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中气以为和。”时,对于这个一生二的阴阳结构,要全面解读和思悟,才能透过二的表象,洞穿其本质。“一生二”,所反应的只是万物的生蓄之源和阴阳属性以及物或事的表象;“三生万物”,才是万物生成发展与消亡的本质和源动力基数以及完整的信息。

《周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所阐述的是道“无”运用德“一”而化生,“一生二”产生出阴阳,这个阴和阳都源于大道,“谓之道”只是反应万物阴阳的属性源出于道。但是许多人常将其理解为阴阳代表道,也就代表了一切。阴阳所反应的只是万物或者事物一体两面的属性,或者称之为“对立统一”的特性。如果讨论其中细微互易的本质,则必须依据太极图中双曲线和双曲波峰与波谷进行分析,才比较容易掌握阴阳内在的互根机理。“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老子·德道经》第四十五章)

我们列出一张图进行解析则比较直观。上图中,我们就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一生二”的阴阳,在双曲弦线的波峰与波谷结构中,规律性地呈现着阳强则阴弱,阴强则阳弱,一旦曲线发生变动,阴平阳秘的平衡互动即告解体,不是阳进阴退即是阴盛阳衰。

站在“其大无外”的宇宙天体的角度而观,广袤无垠的宇宙由无数星系组成,但是每个星系中都有一对阴阳,可以看到的星体为阳,而每个星系中央核心区内,肉眼不可见的“黑洞”则为阴。星系的膨胀与黑洞的引力,相互构成太极的双曲线和双曲波。根据天文学的观察计算,宇宙的膨胀力远远大于宇宙引力,也就是阳胜于阴,而并非阴平阳秘的平衡互动状态。这种有限度的阳胜于阴,就使天体不断地保持着继续生长的状态,不致于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星系过早地萎缩以至解体消亡。然而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宇宙持续膨胀,并且使这种膨胀力量远胜于收缩的引力,这股神秘的力量,就连科学天才爱因斯坦也未能找到答案,他曾经几次修改他的方程式,并且将其称为上帝的创造力。近代科学家发现,可能是一种“真空”能量,在承担着这种推动力的神秘使命。

正如老子所言:“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现代科学家的这一发现,很自然地就使我们德道实践者联想到了修真界内证高级阶段中的“空而不空”、“不落顽空”、“真空妙有”、“得其一,万事毕”等实证现象。老子所揭示的道光德能,其实就是这个神秘的能量---上帝之手。科学家们在实验中也惊奇地发现,真空环境下,并非真的什么也没有,而是可以发现粒子成双结对地在真空中碰撞,从而产生能量。作为物理学而言,目前只能观察到一对对粒子的碰撞,能够产生真空能量。然而,人们在进入“无为”状态以后的“真空妙有”状态下,所观察到的却是更为丰富多彩的全息景象,发现宇宙能量之源是道和德,是携带着道光德能的阴阳属性物质,在德一能量的统领之下产生和谐运动。

物理学需要极强极高的能量,才能轰开原子等等进入微观的领域和接近微妙的世界。而人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中,进入真空观察只需要深度的松、静、自燃,在能照亮自己之时,就能进入真空妙有。这大概也就是现代科学界的人们,常常发现一些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是在重复验证先圣古贤所说过的道理,或者“惊奇地相似”的重要原因所在。

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再次验证了我们祖先早已经在“内证于身,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所发现的科学成果,“有无之相生也”。验证了东方哲学理论中的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就是宇宙天体的变化,遵循着阳强阴弱的动态变化基本格局,星系的膨胀力大于黑洞的引力,使星系不断生长发展。阳鱼的双曲波始终强盛于阴鱼的双曲波(阳鱼的体大于阴鱼的体),但是却又并未突破一种动态平衡的极限,不会招致这一对阴阳迅速解体。“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第二种现象就是维持这种生长成灭良性变化的神秘力量,“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这种能量源于真空,出自于真空妙有。是道光德能在天体的这种动态变化中,发挥着“长养”与“中气以为和”的平衡调控作用。万物生成发展消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三种能量推动它们进行变化,阳性能量、阴性能量、德一(真空)能量,德一的这种无形能量,始终是阴阳万物健康发展的灵魂。而并不是长时期以来人们局限性认知的阴阳本身的内在能量,这就是“三生万物”理论正确的诠释与认知。

宇宙天体的自然变化,由于天地无私无欲,自然而忠信地接受着真空能量的调谐,不会出现阴阳反复。这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本然地具有无私无欲的道德特性,所以也就没有仁德的制约,从而将万物同等看待,然而万物之灵的人类却大不相同。“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由于缺乏道德的教化环境,缺乏对正见正觉的培养,本性之善被物欲私心所屏蔽,我见我欲一起,自然真空能量不能接受,失其滋养,离道失德日见增强,也就必然产生人我之分,丢仁弃义忘礼失信唯愚智而用,流浪生死而不觉。

在分析了宇宙天体中的阴阳特性和其中的三种力,三种能量以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几千年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的发展,以国家为单元而论,一个国家的生成、发展和消亡,离不开这个国家的三种因素,主导这个国家的民族的“三因”是基本因素。从本因上进行分析,这个民族祖先的智慧、形成的文化,所携带的基因,已经具备的经济潜力,与自然客观规律的亲和力等等,她们在一起共同构成某一民族社会的“本因”。

当这一个民族构成了国家社会以后,内因就成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个主导性的民族,是否能够承传、保持和发扬民族“本因”中携带的符合道与德的优秀成份,同时克服、转化和清除各种不利于民族健康顺利发展的“业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因。“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民族的道纪,过去、现在、将来,都建立在对“今道”、对“今有”、对“内因”的正确认识之上,建立在对民族“古始”的“道纪”、对“本因”的了解程度和承传的深度之中。没有对民族古始本因的深刻了解与继承,就没有正确的内因源动力和发展方向;没有对本因和对内因双重因素的正确把握,也就难以生成正确的“执今之道”,同样无法“御今之有”,从而驾御、协调各种外因和开创民族与社会美好的未来。

对民族“本因”中的人文内容,当我们还不能与“圣人谋”之时,不要武断地一概视为糟粕而加以抛弃。没有真实的继承,不能接近和打开民族的“本因”之库,全面了解和体悟民族的本因,也就认识不了民族的精华与糟粕,就必然会将精华当作糟粕轻易抛弃,就会愚昧地切断社会发展的道纪,砍断民族的脊梁。那么对民族和社会的发展,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和自我摧毁。我们应当崇尚真正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汉奸科学。汉奸科学者,妄图以所谓科学的名义彻底摧毁民族的本因和内因,斩断汉民族道纪的承传和发展,他们必将会被钉在民族社会发展史的耻辱柱之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各种“外因”对我们民族社会发展中的本因和内因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和考验,我们民族对本因承传的不足,内因构筑的不丰厚,在外因强力冲击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众多始料不及的弊端。涉及的领域之广,压力之大也是空前的现象。

社会发展的这一对阴阳,应当高度重视本民族的本因和内因。在本因上加强认识,“知古始”而明当今;在内因上进行强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内因的强化是借本因的基础能量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一部高度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道德文化。因此,承传道德教育,尊道贵德,不断提升民族的道德素养,建立民族对道德的信仰,强化民族道德精神的凝聚力,用道德精神构筑民族的灵魂,用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地利用一切资源,扬长避短,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经济建设,提升综合国力,才不失为一条符合老子思想的强国富民之道。

在精神与物质这一对阴阳之中,社会的发展是依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太极和谐共存而发展开来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者之间的升降浮沉,决定着社会是持续发展或者滞后与崩溃,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无一不是与此相关。物质与精神这一对阴阳的平衡发展,同样需要“中气以为和”的能量作用于物质与精神之中,这就是公德,仍然还是德,是老子所讲的“一”。但是,由于人类并不像星系与黑洞那样无私无欲,能够自然地接受真空能量的制约与推动,真空能量的释放不会因为星系与黑洞的“我欲”而受到任何障碍产生作用力的衰减。真空能量对星系与黑洞的输布是完全畅通无阻的三位一体。

但是,人类却完全不同。人类长期不能明白圣哲老子所讲的“一”的重要性与主宰性,没有始终如一、恒德不二地把握住社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相反却因为私心和贪欲的不断增强与膨胀,不断加深加重心身对宇宙真空能量输布的封闭,拒绝宇宙真空能量的补充与调节。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既不能使民众和管理者明明德,又不能使管理者和民众守德。因此社会的发展,也就经历了“天下为公”至“天下为家”和“天下为私”的离道失德必然变化。在道治时期和德治时期的“天下为公”不能保持以后,就滑入了“天下为家”的漫长时代,德一再也难以保持住“恒德不二”,反而朴散成为五种德性状态,社会也就滑入了仁治时期、义治时期、礼治时期,最后也就必然堕入“天下为私”的愚智时期。

从整个社会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没有德一能量的中和,这种德一能量的逐步丧失,导致了社会物质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却严重贫乏。人们一方面敬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却难以拒绝丰富物质的诱惑,贪恋于纸醉金迷,在酒色财气的泥沼之中堕落腐败,流生浪死。杜甫老先生曾经感叹和渴望“安得广厦千万间”,然而现在虽然到处是水泥森林广厦矗入云天,物质极度丰富了,却还是难免流浪汉们避寒路旁廊檐之间。人类切不可以忘记老子的至理明言“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只有不离道德的经济文明高度发展,天下为公,精神文明为基础承载,才是社会真正健康发展之路。

在太极图双曲弦线的结构中,无情地表述着在物质文明波峰的丰富之地,恰是精神文明低谷贫乏之期。你高则我低,我高则你低,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这一规律。老子却早已指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三生万物”的“中气以为和”。

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一对阴阳之中,人类由于离道失德,自律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国家教育对人们德性品格的提升,德性能量补充的认识,已经如同陷入了沙漠区。从而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一对阴阳步入了解体崩塌的边缘,亟待重新构建精神文明沙漠的绿洲。无形无质、空而不空的道德品格和能量,对精神与物质的输布与调节,才是社会精神与物质这一对太极健康地良性发展的推动力。这个太极中精神文明形态本身的急骤萎缩,并且不能主动摄入“真空道德能量”迅速回补之时,也就必然会导致这一对阴阳格局的最终解体,那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自我毁灭与消亡。“三生万物”中的化生能量的“德一”枯竭之时,也就是社会发展崩溃之日。

历史上,物质文明发达而精神文明堕落,从而招致灭亡的国家,其实也是有据可查的史实。例如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庞贝,曾被誉为美丽的花园。物质的丰富使整个城市腐化堕落,据考证,庞贝人生活中充满了浓墨重彩的肉欲享乐活动,精神腐朽。英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则感叹地说:“它(庞贝)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肉体活着。”没有精神与灵魂。终于有一天,公元79824日中午,随着一声巨响,一座本以为是死火山的火山口揭盖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8夜。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庞贝就这样突然消失在它物质文明的巅峰期之中。

另外,在3800 年前,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它也曾经给人类带来历史上空前的物质辉煌记录。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尼布甲尼撒二世时,巴比伦的道德已经十分沦丧,整个城市成了奢华和淫荡的象征,甚至连许多神庙中都充斥着妓女。由于纵欲的结果,男子的体质急剧下降,全国性病流行。人们的精神空虚、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信仰淡漠。因而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国王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一举占领了巴比伦帝国。这个曾被列为世界第一大的城市,从此就成为了历史上的陈迹。至公元前2 世纪,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下,滚滚黄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

历史的经验无情地在告诉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一对阴阳共同推动。这就像人体需要两条腿才能走路一样,独脚式的物质文明发展,即使再繁荣而强盛的物质文明,都会因为精神文明的萎缩消失,而造成阴阳太极的解体,一切物质成就都会因道德败坏而化为乌有。

《易·师》“开国承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温泉。但是近代社会这种温泉式的家庭越来越成为稀有品种了,冰窖式、战场式、桑纳式的家庭反而直线上升。一个家庭的太极中,丈夫属阳,妻子属阴,丈夫的刚强与妻子的柔容恰好构成太极结构。但是,观察太极弦曲线和社会现实,我们就不难发现,现在是阴阳反复,陆起龙蛇,合散频繁的现象极为普遍。家庭这一太极的刚柔相济,阴阳和谐却难以达成。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古人造字充满着智慧,一个“家”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表示与洞穴房屋相关,下面指动物(猪)。人对动物的驯饲蓄养关系,使家庭增添无限温馨的氛围。可见,人与动物的驯养关系是家的一个信息反应成份。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农民不准养猪,养鸡、养鸭、养羊、养牛。城市里也是猫狗绝迹。这种现象其实发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全面经历了苏式文化的清洗,使人对家的概念在精神上淡化了生态的氛围。人与动物之间亲和性的存在与否,人类对动物的道德观,其实同样折射出人与人之间亲和力和道德观的存在与丢失。

运用三因理论分析家庭。“本因”中的因果关系(善缘、恶缘、报缘等基因),本来是组成家庭和维系家庭健康发展的基础。本因是否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和维持,内因中的夫慈妇贤是否能保持和不断强化又是家庭维系的纽带。而社会大环境的公德状态的外因,又构成对内因的检验与考验。社会环境外因的作用力,对家庭的影响力同样不可低估。特别是对因为是恶缘、报缘本因而组成的家庭,对那些不能修养道德,不继续提升夫慈妇贤品质,纯以经济利益构建关系的家庭,在社会道德滑坡不止的外因作用下,也就必然容易蜕变成冰窖式、战场式、桑纳式的家庭,最终难以避免解体的厄运。

我们分析家庭这一太极图,不难看出这一个家庭太极的阴平阳秘,中和调谐力量和能源,完全依赖于夫德和妇德,夫慈妻贤,共同修德一、有德一、守德一,沐浴在德一的饱和能量场之中,“浴得一以盈”。这才是家庭太极阴平阳秘的前提和保证。三因之中的任何一种因素,我们都应当整体地把握住。“修之家,其德有余。”不仅家庭和睦稳定,而且“有余”的德性能量,还能福荫子孙。

 

(二)、明三知三万物昌

 

前面我们讨论了老子“一生二”中这个“二”的基本理念,一生二构成太极模式图,人们对太极图太熟悉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知道它。但是对太极模式如何整体把握,则大都囿于太极的表象,难窥祖先们理论的堂奥。对太极“二”的把握必需遵循“玄之有玄”的理论,认真观察太极图中的双曲弦线。执两用中,用弦曲之理把握整体的太极,通过双曲弦线解析万物阴阳的动态属性变化。双曲弦线的动态变化,是万物生成过程中的能量曲线记录显示图。一化生二以后,阴长阳消与阳进阴退的动态变化是必然的总趋势,“阴平阳秘”的和谐稳定状态却是相对的。因为太极的“二”只能反应“一”的先天态向后天初始态转化的属性,而不是指万物生成后的全部完整的信息。“二”的这个太极图在反应万物的属性时是完美的,但是在反应万物的后天显态性质和全部能量中却是不足的。万物万事的生成必需在“三”数的中才能真实地完成其全部信息。因此,老子才在他的唯德辩证法理论中提出“三生万物”的科学论断,揭示出道生德养,阴阳属性分类复合为体,德能主宰其成灭的“三生万物”的自然真理。

道生德养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皆具有阴阳双重复合共构存在的属性。阴阳太极图的象喻,最为直观而且形象地表达着万事万物一体两面的复合共构性。阴阳中能量的互动,双曲线的升降变化,构成了万物阴阳属性的运动变化规律。在这种互动变化之中,人们长期以来只是单纯地注意到了万物和万事的阴阳属性的表象,只注意到事物的阴阳属性,未能把握住“弦之有弦”。多种理论和方法论都深陷在这种阴阳属性之表象之中而不能自拔,被阴阳属性曲线波动的“矛盾”所困扰,被太极的表象所迷惑。

在我们接受西方的人文思想以后的这一历史时期中,这种被阴阳属性所困挠的现象,就更为明显和典型地表现在各个领域和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我们忘记了老子的学说中所揭示的是“三生万物”而不是二生万物!仅用二来阐释万物万事,也就必然丢弃了中华根文化的灵魂,抛弃了老子的整体思想和学说。老子“中气以为和”的唯德辩证法思想的揭示。然而老子的思想是对自然万物表象和实质、外在和内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和品格等机理的最全面和最根本性的揭示。同时也是对太极阴阳图,对太极弦,对“二”这一整体如何生成万物的深刻阐释。

因此,道学在解读老子学说的过程中,在运用象数理气进行全面阐释之时,在“取象喻理”时,不仅用“○”象喻道无,用“⊙”喻德一,用“太极图”喻阴阳二,而且还运用“旋极图”象喻老子的“三生万物”,共同构成对老子思想系统性的象喻。……

运用旋极图象喻老子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直观而又科学地将老子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唯德辩证法哲学理论全面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旋极图是破解太极图中“弦之有弦”奥秘的金钥匙,也是进入“众妙之门”的敲门砖。旋极图长期被道学者在金丹之学中运用,用于指导和解析人体内性与命这个“二”、这对阴阳的逆变实践,逆转而生精、生气、生神、生丹,复返先天至道。因此这些理论也就鲜为世人所知。大道之理其实无物不可相析,我们画出一张旋极象喻图,从旋极图中的象喻之中,我们也就不难直观地看到老子理论的博大精深,因而也就不难解读老子哲学思想直指万物生成变化之根本,以及用中而和谐发展之道。

旋极图是用象数理气中的“象”来表述老子的“三生万物”哲学思想。那么如何用数来揭示和表达老子“三生万物”思想的科学性呢?这一问题我们还得感谢世界著名学者、数学泰斗德国的莱布尼茨。他在他的二进制数学模式中,全面深刻地验证了“三生万物”的数学科学原理。老子的德一思想和三生万物哲学观中的“1”和“3”的科学性,在他的数学成果中完美地获得了示现和验证。

莱布尼茨在二进位制中运用“0”和“1”,当构成“111”这个三时,所代表的就是十进位制中的“7”。人类在用数时以10进位制表述后天一切事物的圆满,所谓“十全十美”就是人们所喜闻乐道的目标和评价。但是,人们却并不知道十进位制中的“7”却是一个先天的圆满之数。七这个十进位制的数,长期都被修真界的金丹之道所应用,作为后天向先天转化的一个量化性指标。就是因为这个最完美的先天成就之数中所藏蕴的,正是老子所揭示的三生万物,“111”这个三。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1来表达“7”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7”才最完美;只有修之身,在体内进行后天向先天的转化,才能理解为什么要“执一以为天下牧”、“恒德不离”,体悟出为什么7才最完美。这一现象与西方神话中“上帝用七天创造整个世界”的故事不谋而合。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所以,这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因为,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因此它被写作‘7’,也就是‘111’(二进制中的111等于十进制的7)。

莱布尼茨以他敏锐的心智,从易经卦象的阴爻与阳爻中,完成了从“象”到“数”的捕捉和转化,得出了01的二进位制数学模式。并且从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理论中转换出西方式的名称:辩证法。但是,他并不知道中国文字的多义性和可喻性。“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奥秘在于包含着“德阴德阳谓之道”,“炁阴炁阳谓之道”的深刻内涵。中国的这个“一”,必须从象数理炁四个方面显隐同步地解析,才能掌握其内在的丰富的内容。正因为西方哲人捕捉老子智慧的局限性,随之而诞生的“一分为二”的哲学理论,也就与老子“一生二”的理论,存在着深刻的差别性。这个“分”与“生”。分,是“一”的解体、寂灭与消亡;生,则是一的本身仍然存在,这个“一”在这个“生”之中仍然存在于“二”之内,仍然具有其生命性、品格性和能量性,因而才具有“二生三”的可能性。分与生一字之别,却揭示着两种不同哲学观对世界认识的深度。老子站在道“无”道“○”的境界之中,赋予这个“德”、这个“一”以无穷的生命力。虚无生万有,用一就足够了。然而西方的哲学界,并没有真正全面遵循这一发现。同样,我们这个老子的故乡——辩证法的发祥之地,也未能及时校正西方哲学界的错误,任由西方并不全面的“辩证法”,完全替代了我们老子更为深刻的“唯德辩证法”。

老子唯德辩证法的神髓是“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用德一辩证阴阳,驾御阴阳。这一点可惜西方哲人并未解读出来。仅用智识辩证阴阳,也就必然深陷阴阳。阴阳没有生化它们的德一能量存在,辩证法也就无法化生万物。我们在丢弃了老子的唯德辩证法以后,不能及时发觉这些差别性,任由西方并不深刻全面的哲学思想,影响和左右我们社会的发展,长达百年之久。在重新温习老子的思想以后,我们也就不能不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一个民族如果本因不继承,内因不增强,任由外因作用力的影响和摆布;那么这个民族即使具有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也难逃仰人鼻息的命运,而且还可能消失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古人曾经说:“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浑如醉。”,我们延伸一下,岂不就是“先天数后天数,得之者明道义”吗?这种用“数”解析大道之理,非常科学和直观地阐明了老子的唯德辩证法思想是揭示万物生化的真理。这里的“111”分别代表着化生长养万物的德一、渗入阴中的德一、渗入阳中的德一这三大系统,也“数喻”着德“1”、化生出阳“1”和阴“1”,这万物形成的基本性质。这个“1”逆而观之,则元生于道○,顺而察之,则化生后天的具有阴阳属性的“2”。这个“1”本身具有居中的特征,她在数中是“1”,在宇宙中是“德”,在物质中是“气”,在后天中是品格和能量。她可隐可显,若隐若现,万物向先天的逆变和向后天的顺变,都离不开它,因此才产生“得其一,万事毕。”的至理明言。丹道学中关于一的论述,许多人在解读时容易曲而解之,其实运用数析法,用01组成的二进制方法,也就甚易解读而不迷。“111”在这里非常完美地、三位一体地共同表述着“三生万物”的真理和“中气以为和”的本质。

 

(三)、知中识中明和谐

 

中气以为和,这五个字看似简易,解读起来却内容丰富。“中、气、和”,三个字内涵丰富,体用兼备,象数理气齐全。它诞生于将“道”和“德”真实不虚地在自己心中和身国内,长期进行实践和体悟的基础之中,仅从字面解析,十之难述二三,但亦不可不述。

中,近代考古学都从甲骨文字形中认为,“中”像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我观察过中字的甲骨文字形以后,不敢苟同中字上下有旌旗和飘带的说法。甲骨文的“中”字,下方的靠底部的三道波形笔法,不可能是飘带,中字的一竖通天贯地,如果是旗帜,靠近地面画上如此三条飘带,又如何能够飘得起来?上方的三道波形笔法,也难称其为旌旗,如果以流动的“气”解释则更为准确。天气下降,地气生升,一气流行于天地之间。以此三道波形笔法,形象地标注出真气上下流动的形态,这是古人对“炁”的运动特点进行慧观后而造字的结果。汉代出版的《说文解字》:“中,和也”的解释,则更为接近中字的本意。中字本身即有一竖将口分为左右阴阳,一竖通天贯地平衡和谐阴阳之形和意韵。甲骨文的中字,其中的一竖两头带飘带,重在描述和表达“气”的位置,气在万物阴阳内外的性质和主次。中与气组词为“中气”,则更为强调德能之气的位置与特点。在五行中信德阳土居中。信德之气的能量与信德的品格,在身国内的位置和是否丰富厚实,也就是阴与阳和谐统一的根本,也同时就是辩证法的和谐统一、发展深化的基础。居中位的德气是和谐阴阳,统驭万物顺利变化的根本。辩证法(阴阳学说)的二,只能阐释万物的属性和动态变化规律。而三生万物的中气以为和,把握其中的中气德性能量和品格,才是深刻认识阴阳,轻松把握阴阳,科学运用阴阳(辩证法)的根本。老子所阐释揭示的○一二三之数,是一个完整的哲学系统论。我们在解读之时,不能用我们有限的智识将其割裂开来认识和分析,而是要在具有内证的基础上,通过慧性体悟先天与后天而整体地将它们把握住。诚如祖先所言:“体具先天用后天。”修之身其德乃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实践过程。

古代不仅运用象形文字表示“中”的象形本义是一气升降于天地之间,道家哲学还运用旋极图的“象”,来更为深刻地喻示这个“中”在万物阴阳变动中的和谐、稳定与灵魂性的作用。祖先们曾经在深刻的修之身的体悟中指出“圣圣渊渊赖此传,弥纶一气即真诠;随机赴感方方现,附物照灵处处圆;蓍策非神神自有,卦爻是象象终捐;周流万类妙之显,体具先天用后天。”运用《老子·德道经》圣人之治的方法论,进行系统全面的“修之身”的实践,运用旋极图(古称旋极气天图)把握老子三生万物和中气以为和的理论,既是掌握三坟之一《易经》的必由之路,也是掌握万物万事规律的必然。圣圣渊渊赖此传,造就圣人的理论和方法,全在此简单明晰的图形之中,解读老子思想的金钥匙同样就在这旋极图之内,这就是对旋极图最高的评价与肯定。

旋极图中央是一个稳定的圆,而它的圈外则是旋动变化的阴和阳。万事万物在道生德养而形成与具备“二”的“数”性特征以及阴阳属性以后,就不可能恒定而不发生动态变化。动与变是具备阴阳属性万物万事的必然法则,所以在旋极图中,外层的阴阳互动环绕于中央的外圈,而中央的“德”与“气”则处于稳定调控化合的状态,使圈外的阴阳变化处于和谐互动和平衡发展状态。太极图中的双曲弦波消失,没有你高则我低、我高则彼低之弊端。真正稳定的“阴平阳秘”在中央德一的主宰下,就会得以完美地实现。“得(德)其一,万事毕。”在旋极图中完全能够真实地得以实现。在旋极图这种整体把握“三生万物”和“中气以为和”的格局之中,无论旋极图是顺时针而转动地把握万物万事,驾御一切有为有形世界的变化;还是旋极图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指导一切有为的事与物向先天无为状态逆向变化。具有阴阳属性的二,在旋极图之中都不会产生任何不可调谐的矛盾和斗争,她能够使任何阴阳属的物与事,处于和谐平稳发展的状态之中。

只要我们德用其一地牢牢把握住运用旋极图驾御阴阳太极图,避免深陷于阴阳属性表象,真实地“执一以为天下牧”,德治身国,德治家庭,德治社会,德治天下,就必然能够真实不虚地实现“若烹小鲜”的大治状态。旋极图极为科学地表述了《老子·德道经》中所阐明的“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哲学观。同时形象地将圣人之治的理论和方法,毫无保留地承传给后来人。

前辈们在修之身的实践中,通过深刻的体悟,不仅创造出形象的旋极图,使我们能够观图明理知气,而且用图中所藏的数,使我们能够观图识数而明理用气。在历代承传的方法论之中,前辈们还同时指出,如果想解析老子的“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的思想,真识旋极图,真知旋极图,就必须进行在自己身国内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真实践。要在知中、识中的基础上,对老子所讲的中气,对旋极图所表述的中气,全面系统地进行十四种对“中”的修证、感悟和体验。真实地实践人体内的“中气以为和”,修持“人和”之中。传统的修中的方法分别为:

用中、体中、重中、尊中、悟中、大中、修中、

贯中、证中、观中、合中、通中、解中、法中。

这十四种修中的实践方法,贯穿于人的后天和先天两大生态系统,修中,并不是单纯意识的认同与了解和后天智识的使用。她是运用德一、中气的品格和能量,全面对自己世界观的深刻改造过程,是对后天意识、智识、行为和先天思识、慧识、感悟的整体规范和再造。因此,心向德和道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尊道贵德,修德明道,执持淳德未散的状态,运用德一的能量和品格再造心身,使心身符合道德,才是修中的根本。修中的理论和方法,必须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融入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全过程之中,才能真实地识旋极,知旋极,从而明德,全面把握“中气以为和”的真谛。运用旋极之理,执一以为天下牧。

旋极图的象喻,由于深刻地象示着老子居于○,用于一,运于二,演于三的系统论法则,所以就能够将宇宙万物全部囊括在其中。上面图示中我们只是简要地列出几类,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不同领域,将她更大范围地展开。

旋极图所象喻的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在哲学理论上,象喻出“阴、中气、阳”这个三;在宇宙天体中,象喻出“星系、真空结构与能量、黑洞”这个三;在自然环境中,象喻出“大地、德一品格与能量、天道”这个三;在生物链环中,象喻出“动植物、德一品格与能量、人类”这个三;在哲学理论中,象喻出“唯物论、中气以为和、唯心论”这个三;在认知生命中,象喻出“无神论、德一、有神论”这个三;在社会和谐中,象喻出 “物质文明、天下为公、精神文明”这个三;在社会安定中,象喻出“国家干部、德、社会公民”这个三;在经济发展中,象喻出“计划经济、德一调控、市场经济”这个三;在家庭之中,象喻出“妻子、德一和合、丈夫”这个三;在家庭和睦中象喻出“父母、德、子女”这个三;在大智慧中,象喻出“智识、德性慧心、慧识”这个三;在生命科学中,象喻出“性、德心、命”这个三;在人体精微物质中,象喻出“精、气、神”这个三;在修真理法中,象喻出“命铅、真意、性汞”这个三;在人体性体这一子系统内,象喻出“魂、神、魄”这个三。在老子唯德辩证法中,象喻出“有相、执一、无相”这个三;在执两用中方法论中,象喻出“徼、德一、妙”这个三;在执一为天下牧的方法论中,象喻出“有为、德一、无为”这个三。

以此类推,运用旋极图一气含三,三生万物,中气为和的“象数理气”理论,可以将宇宙万物万事全都囊括在其中,并且找到最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调控方法,作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基本法则。进入德治一切的状态,从而真正实现老子所倡导的无为大治。

 “万物负阴而抱阳”,一方面指出万物皆存阴阳状态和阴阳特性,并且阳显(抱)而阴隐(负);二方面揭示人类认识万物阴阳属性的常见现象,不能整体平衡把握阴阳,人为地强分阴阳的主次与特点,同时揭示出自然物性的特征,离开德一状态以后的不足。背一个抱一个,其实挺累人,就像有些地方的妇女,背着自己的女儿(阴),怀里抱着自己的儿子(阳),既有点儿重男轻女,又不能将双手解放出来干其它的事情。

当然,老子所指的负阴抱阳,主要是指一切有相之物本身的共性特征,也同时象喻人们对万物的阴阳属性、有相与无相的特征,本应一视同仁整体把握,但是却以眼见为实而用分别心待之,背物之阴而抱物之阳,难以解脱双手而轻松自在。人类面对万事万物的阴阳属性,只注重看得到的阳性、显性,只注意“有之以为利”的眼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解决偏执现象就难以真实地“执两用中”。如果执两用中,运用中气,以信德为主体基础,强化五德,承载仁义礼智之德,和谐阴阳,将阴阳连成整体,不分彼此,整体把握,修好德一、用好德一。启动、充实、增强物和事本身内在的“中气”信德,构成厚实的信土进行承载,这才是大治和无为之治的基础。若能如此,则治身国和治大国皆若烹小鲜一样轻松。

和,则为表述万物万事内在的与相互之间的和谐、相安、谐调;平静祥和;平息争端等状态。现代人们对“和”字的认知,早已丢失了道德传统文化中对“和”的本质定义。人们常说“和为贵”,就常常是将“和”的定义泛化为忍耐、宽容的狭隘理义之中,并未把握住“和”的物质性是要用德这个“中气”来达到根本性的“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的“象”所反应的只是万物的属性和有相,而不是其运动变化的推动能量。具有阴阳属性的万物,只有其内在的与相互之间的“中气”真信德一的能量占主导地位,并且能够把握住这一能量的提升,成为厚德载物,才能实现真实的和谐。

在古代的传说之中,民间有一个和合二仙的故事,他们主持着人事间婚姻。和合二仙的本意,就是需要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具有共同的德一,具有信德,那么婚姻才能够和谐而稳定。这说明夫妻这一对阴阳,只有双方心中的信德丰厚,彼此诚信、互信、信赖、信德丰厚才能和谐美好。信德是五德的基础,是其它四德的承载。如果她一旦缺失,其它任何一德都难以稳固坚实。真信之土,也就是淳德的生旺之地。旋极图中央的真信,就是阴阳合和、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

中气以为和,是以五德的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的品格与能量,整体合一地渗入阴阳属性的万物万事之中,规范并且调控阴阳事物内在的良性变化和转换,而且以信德位居中央,进行承载、协调仁义礼智等四德的能量进入阴阳本体之内,使其达到稳定的阴平阳秘。真信是这种“为和”达到阴阳和谐统一的载体和主要动力能量。执两而将五德敷布于阴阳之内,用中而以信德居中调节控制。这样整体地将五德能量全部统一起来,并且灌注于阴阳之中,才是真正地执一而牧,中气为和。

在应用旋极图顺转之态而论万物万事时,这种中气以为和,具有“和而不同”的特点。这种以五德为达到“和合”目的的方法论,并不是以改变万事万物的阴阳属性为目的,并不是要求阴阳改变其本身客观存在的阴阳特征。因为道生德养万物,五德能量始终是万物不可缺少的营养能量,并不厚此而薄彼。饱和性地营养阴阳,而不改变阴阳的属性与特征,就是以德而治、和而不同的重要特点。

中气以为和,是阴阳万物和谐发展的动力,人类本身性命的和谐变化复归德道,社会道德的复兴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中气以为和”。中气就是德,就是德的品格,就是德的能量。气,只是德的物质形态,中气以为和,也就是掌握德的品格和能量而运用阴阳,运用唯德辩证法,科学地“用中”而达成和谐。

老子的唯德辩证法,居道○而用德一,用德一而驾御阴阳二,“圣人执一为天下牧”,天下万物皆在其演于三的“中气以为和”的总设计之中,以最符合自然根本规律的发展方向展现开来,和谐发展竞自由,这就是老子德治天下、道治天下,最完美的总设计蓝图。为王者能识则国泰民安,盛世可期;修真者能识则性命相见,龙虎丹成;哲学家能识则智珠在握,学说日臻佳境。……

中气以为和,用之于身而性命健康,淳德归道;用之于家而家庭和睦,福泽绵长;用之于国而国强民富,盛世太平。

 

好,关于老子的论述“三”,特别是“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一部份的内容,我们就暂时探讨到这里。从这些初步的探讨之中,我们再来深入地进入到我们学习和掌握《老子·德道经》当中十三章以后所有的内容,相信这一部份的讲解、解析,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去了解和掌握老子如何在他的《德道经》之中运用了这个道○、德一、阴阳二和这个三来展开他学术的全貌。由于从○到三这四个数,是老子非常深刻地阐释他学说的纲领,所以我们在纲领性辅导的过程当中也就将这部份内容作为主体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从这些纲要性提示、分析当中获得深刻认识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方法的一把钥匙,对大家进入众妙之门能有所帮助

好,谢谢大家!再见!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wenhua/20060227/212.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