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共话国学源流道德长

时间:2006-04-17 04: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共话国学源流道德长 熊春锦先生与九三学社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录音整理稿 2006 年 3 月 21 日 时间: 2006 年 3 月 21 日上午 10 时 地点: 兰州市友谊宾馆贵宾楼 7 楼会议室 与会专家: 著名国学专家 熊春锦先生 甘肃省政协委员 兰州市政协委员 兰州市九三学社部分成员

 共话国学源流道德长

 

熊春锦先生与九三学社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录音整理稿

 

2006321

 

 

时间:

2006321日上午10

地点:

兰州市友谊宾馆贵宾楼7楼会议室

与会专家:

著名国学专家 熊春锦先生

甘肃省政协委员

兰州市政协委员

兰州市九三学社部分成员

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20余人

 

 

 

主持人谢伟先生(九三学社的副主任)

应丁老板的邀请,我们今天有幸与熊春锦先生,在这里共同来探讨关于国学领域有关方面的知识。对熊先生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欢迎。(热烈的掌声)

下面,我把我们九三学社的有关领导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下。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教授级高工张立刚先生

金属材料专家高工余之之先生

化工设计专家于智全先生

压力容器设计专家高工杨光启先生

七里河政协委员高工郭鼎先生

石化技校的高级讲师侯莲女士

畜牧兽医专家赵思启研究员

食品专家李喜红副主任医师

九三学社机关的赵处长和小刘

熊先生,这是我们九三学社成立六十周年发行的纪念画册,赠送给您留做纪念。我们再次对熊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热烈的掌声)

我们请熊先生先讲,讲完之后留半个小时,和我们的专家们对国学方面进行探讨,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问题。下面,我们就请熊先生给我们讲国学方面的知识。大家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热烈的掌声)

 

民族复兴重文化 国学源流道德长

 

 

熊先生:

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见面,我感到非常地荣幸。

我今天也主要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我觉得在国学领域我始终是个小学生。因为我们国家的这个国学领域、国学系统是非常大的一个系统,穷尽我们一生的后天智识恐怕也只能是在一个小小的港湾里面游弋一场。虽然说大海虽大,取之一瓢就能知其滋味,但是真正要把这个滋味完全地品尝出来,我感觉到学习的实践经验和理解水平都非常地浅薄,只有点心得跟大家交流。希望能在交流当中,从大家身上学到更多更精湛的国粹、国学的精华。

我们的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到现在,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但是今日我们目见的的确是出现了一些滑坡。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外部重大的外部因素。

我这些年在国内国外穿梭式地讲学,顺便就研究了一下国外的人文历史、他们的教育史和我们国家的教育史、我国古代教育史和西方古代教育史、国内的现代教育方法和国外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了解吧,也可能是一些皮毛。

但是,通过对我们古代的一些文化的研究和探讨以后,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迪,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要在新的世纪走在世界前列的话,这个国学的确一定要尽快地复兴起来。特别是要寻到这个根,在这个根上面吸收精神营养,还不能再继续地盲目地跟随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去在文化上进行发展。如果那样继续按照原来几十年的模式去发展,那很可能再次跟在他们的后面。

有了这些想法以后,我就感觉到任务太重与迫切性。多次应邀在这里进行讲学,并且在国内抓了一些试点,包括从胎教、幼儿园、学前班到小学到中学,大学主要是做一些报告,但是中学以下抓了一些试点——经典诵读的试点。通过这两年多的实践,效果的确是非常地明显,特别是在益智开慧方面,他们的道德心灵和智慧水平,基本上是按照我们祖先那个教育模式,达到智慧双运的水平。

有了这些经验以后,我的信心就更足了。这也是得益于我自己本身小时候在农村读书,我在八岁以前也是经过了晚清的秀才的培养,因为他精通儒学也精通道学。我在八岁前共有两个老师,这个印象可以说是终身难忘。他们当时在教育我的时候也就是诵经,有很多字本身也不认识。那个时候,也就是叫什么运动——解放初期那好几个运动以后,不是有很多的古书到了回收店,到了废品收购站。这个时候,我只要弄一点东西就可以轻松地换出来,这就成了基本教材。经过几年的熏陶以后,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再来学学校里的东西非常轻松,而且也不会被固囿住。而且在后来逐步长大以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我觉得自己的思路就比一般人开一些,再加上由于从事了金丹的内证,有这个能量的支撑,这方面从自己个人的理解来看,对国学的感情特别深。

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兴旺,必须从国学领域入手把他振兴起来恢复起来,这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国家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主要是汇报一下我在这方面探讨的一点肤浅的体会,就教于各位高明,请大家不吝指教。

 

一 国学源流道德长

 

这个国学呢,首先我想谈一谈源流的问题。

现在国内,我注意了一下,国学的一些专家、一些爱好者都提出了很多的观念,但是好像主要是把它集中在儒学领域。我觉得儒学领域是个非常优秀的文化领域,但还没有寻找到根。真正的根,我觉得还是在老子的《德道经》这个领域和《易经》这个领域。因为,像甘肃的文化我觉得就非常值得研究。它是个传统,是个根文化的源生地,伏羲画八卦可能就在这里。实际上,在早期没有文字出现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是根文化的主干之址,是个主干地方。在易学文化诞生以后,紧接着老子的《德道经》诞生了。老子《德道经》上承两千五百年文化精华,下引领着我们近代两千五百年的文化。我觉得要是把这个掌握住的话,那么根文化也就真正地把握住了。

要想把国学理顺理清,首先心里面不要有什么道学、儒学、佛学之争。因为儒学是诞生在孔子时候的,孔子又曾经多次就教于老子。据历史记载和包括非野非正的历史记载,加起来一共有五次,问道于老子,现在河南的鹿邑台还有碑阁在那里。所以一些史籍还是证明了这一点,加以我国的考古学者根据支离破碎的一些史料证实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时代人。

但是这个力度还是不够的,还是遵循这个基本上由道生儒。到了汉代前期,这个时候佛学进入中国,这么一个道学、儒学和佛学构成中国的三种文化——文化之根吧。以老子的《德道经》为主根,儒学和佛学为辅根,共同构筑起中华国学的参天大树。这样一来,脉络就清楚了。在这个脉络理清楚以后,我们再讨论这个国学就可以避免许多学术方面的纷争,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支撑点,避免我们本身在展开我们国学内容的时候就弄得自己本身都不和谐,在那里进行学术争辩去了。

实际上,从《易经》到老子的《德道经》,这个脉络是非常清楚的,我相信国内、在座的专家们都可能还是认同这一点吧。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先把这一点说一下。在老子的学说没有出现之前是“黄学”——黄帝的学说。在“老学”出现以后,基本上在战国春秋时代以前,大家共同认同的都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核心,就是道德。演绎开来说,所谓国学就是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把这个道德抓住了,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主史文化——文化之根就把握住了。在这个基础上相继诞生的儒学和后来引进别国的佛学,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根文化的三大支柱,也就是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国学,这就是我们国家精神领域的根基吧——精神领域建设的一个根基。

德国的思想家雅尔斯贝尔斯,曾经也说过:两千多年以前有一个轴心的时代。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出现了犹太教先知。他们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这个文明影响了现在的两三千年。他也曾经提到以后的每一次文化复兴都有一个规律,都必须回到源头上,来吸取资料、吸取营养、吸取知识然后再前进。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创造出自己民族的辉煌来。

所以,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像古代有一些古文化它慢慢地就在历史长河的进程当中消失了,像巴比伦、埃及、苏美尔文化、印度文化,等等相继沦落了。最典型的是我在东南亚讲学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就是本来这个佛学是诞生在印度的,但是在印度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只有残垣断壁。还是在四十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的佛学推向了世界,各地的佛学弟子就回到印度寻根,重新修复了一些古印度佛学的原址,给他们的旅游业也带来旺盛,给他们的古佛学研究和梵文的研究也带来了生机。

佛学为什么会在印度熄灭,而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这一点,我在跟他们进行探讨时就说:佛学本身偏重于出世思想,她可以说是在人类精神灵魂建设上偏重于出世思想,与道学比较接近。但是,道学既能够囊括宇宙真理、又能够入世指导佛学在这一方面专门研究生命本身的现象比较多一些。她到中国来,下有入世治世的儒学给她作为基础,上又有道学给她支撑,她在中间刚好获得了一个良好广泛的空间,所以在中国她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反过来说,在其他任何民族没有这样基础,就达不到这个要求。

当时,佛学在古印度曾经布遍他们的三个古印度小国,后来都被临近的强国所吞并。这说明我们从这点历史的现象就可以反证出,我们中华的历史为什么能够容纳佛学,而整个民族并没有被世界进程所消灭。上有老子《德道经》的思想支撑着整个民族的精神领域,下又有孔子的儒学思想、治世精神支撑着国民的理念。所以,你看老子提倡的是“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就是说你的精神领域一定要达到一种道德的境界、道德的状态,那么对于个人、对于你的家庭、对于你的乡、对于你的国、对于你的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一种旺盛的创造力和生机。

那么孔子的学说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这个入世思想,这个道学和儒学结合起来构成整个非常完美的庞大的系统。你入世了,你可以强国强民,可以拓展你的思想境界和你的疆域等等方面,都能够和谐地去团结周围的民族。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什么能维持这一点?我觉得和这三大精神支柱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源流我们不能忘记。

 

二 重树道德根文化是民族复兴之本

 

有了这个源流,探讨出这个源流的思想以后,我就深切感到有必要回顾到历史上,看一看我们的历史为什么在十六世纪前有汉唐的辉煌,然而到了汉唐以后——特别到了明代以后我们迅速地衰落下来。在汉唐辉煌时期,整个中华民族不仅疆域辽阔、综合国力、人文精神因素都在世界上是站在最前列的。

西方的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他们都不得不承认他们在十六世纪时期前是远远赶不上中国的。中国没有运用他们的那种分析方法——也就是说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验证伪的方法,却创造出他们没有创造出来的辉煌。

原因在哪里?当然国内有很多学者也同样在寻找这个答案。我也关注了一下,但是我觉得都好像有点隔靴搔痒,没有搔到特别痒的痒处一样。所以,在这方面有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我觉得要在国学之根的根文化上面,研究一下我们为什么会逐步地慢慢地就把好多东西丢了。

首先来介绍一下老子的《德道经》,我在这里提到的是《德道经》,大家熟悉的可能都是《道德经》。因为在老子的原著当中,从挖掘出来的帛书和竹简本,再加上《想尔注》等等吧,还有韩非子的《老子》著作,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发生的误差在哪里呢?就是汉代以后魏晋时期的王弼,他把这个顺序颠倒了一下。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就把老子的本意弄颠倒了。

老子当时为什么把“德篇”放在前面呢?就是想告诉世人和后人,这个“道”不容易掌握他,只有通过修养这个“德”, “五德”具备,也就是他第一章所阐释的“仁义礼智信”都齐备了,才能够有资格通过这个“德”。这个“德”丰满了以后,才能够品尝这个“道”的滋味,知道“道”是怎么运行。因为“道”不可言,言语道断,他这个境界已经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了,那么就要用“德”来去体会。所以在这个篇序上,我送给大家的这部花了很长时间校对过的,也把我的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了大量的史料的考证以后,重新定了一个版,可能对大家有点参考意义。

我就是想着还是恢复我们根文化当中国学的基本纲领,就是说应当在教育领域,劝导人们通过修“德”来知道“明德之道”。就像《大学》里面讲的,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没有这个明,“明明德”,你想马上就去谈这个“道”,那就肯定跌入宗教的氛围里面去了,这是不可取的。之所以魏晋时期王弼为什么把它颠倒,可能跟当时汉朝末年张道陵的道教理论出现,人们从汉朝以前那种自觉地去进行德道修养、注重个人精神品格的升华,已经滑向离道失德了,已经没有什么自觉的自我鞭策,自律性的消失,就需要有一个宗教来进行支撑人的精神领域的建设,引导人们有一个精神的寄托,可能跟这个有关系。

根据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史来看,也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态度。因为根据老子在“德篇”第一章谈到的,人类社会的进程是由道治时期向德治时期下滑,然后向仁治时期下滑,向义治时期下滑,这么一步步地滑下来,那么一滑之后人们的自制力、贪心、私欲就越来越强,他就不可能自觉地规范自己,这个时期才诞生了宗教。所以,我们研究了老子《德道经》以后,就感觉到老子这部书,在历史上的确是中国科学之父、宗教之母。再联系到很多事例上和我们历史上的社会发展史,这个结论我觉得还是比较中肯的一个结论。

我们根据老子《德道经》的原意进行恢复,当然恢复当中还有很多内容也进行了校对。比如说《治水篇》里面也是,在老子的原著当中是“上善治水”,但是王弼以后、汉代以后基本上就读不懂老子了,他就改了一个字——“上善若水”。这么一个“若”、一个“治”是绝对不同的。一个“若”着重于理性的朦胧,好像是说你要仿效那个水的品格和精神;但是老子说“治水”,那非常典型地就是你要用美和善的东西来“治”你的生命之水。

因为,老子观察到生命当中70%是水,幼儿90%以上是水。最近日本的一个科学家江本胜博士,他又从水结晶的试验当中又揭示出一个大的秘密。的确,中国的文字,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就充满了科学的意蕴。他在冰融化成水的那一刹那之间所用高速摄影机摄下的图像,刚好就是中国古代的“水”字——甲骨文的那个“水”,给你们的图片上就有了。而且他发现,人的感情思维、文字、语言、图片等等只要给这个水阅读,它都能够阅读,这个水就能够结出美丽的结晶。你要是咒骂它的话,它结出的结晶就是比较散乱的结晶。像这些年轻人喜欢的那种摇滚乐,它就是乱七八遭的,就是非善性的,水结晶体就是乱七八糟的。但是你给它听“田园交响曲”、“平安夜”这些曲子,它结得就非常漂亮。

而且,我也从他的科学试验也进一步验证了《易经》里面、河图洛书里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里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很多年,人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实际上古人——在汉代以前的古人,在论述的时候都讲得很明白。可能那个时候他们的内证——就是说内部观察的能力,比我们现在人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已经到了一种细致入微的状态。他们能够观察到,你有了善性的思维、德性、道德性的思维,那么这个水它就能够给予你一个美的能量、美的形态、美的物质;如果你给予了错误的理念或者思维、能量,那么它就给你一个错误的形态。

所以,这些现象在近代也逐步地验证以后,发现原来我们祖先他们按照当时的那种道德境界、精神境界当中,的确能够看得到现在需要500倍以上的显微镜和高速电子摄像机下才能够捕捉到的一些图像和影像。从一个侧面研究,的确是像德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泰斗莱布尼茨所说的“我之所以承认我的二进位制来自于中国的易学和老子的《道德经》,是为了证明古代的中国人比我们现代人聪明得多”。他在临死之前他写了这封信,他这封信现在还保存在德国。

我们国内,我在北京讲学的时候,已经就有国学爱好者,因为我提出来一个观念,我就说实际上辩证法是老子创造的,老子的《德道经》和中国的《周易》有一个西游记的过程,我把这个脉络图排了一下,排了以后他们就很感兴趣,提倡我拍一个电视记录片,今年已经在筹备了。

我这次要不回来的话,六月份就开始拍了。实际上,我们国家古代的这些国学文化精华,的确是跟古代的欧洲的一些哲学家们所理解和赞美的那样,是他们近代的科学发展的精神营养。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哲学思想、老子的学术思想,和古代的这些一系列的国学内容西传的话,他们不可能出现近代迅速的科学发展。这一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都是承认的。他们都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是资本主义形成的助产婆,都有这样的论述。所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国学对他们的促进作用,那么得我们自己回过头来重视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行。

在国外这些年,通过讲学过程中了解到国外国内的一些情况。的确,国内存在着比较长时间的认识思维的误区,都普遍觉得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一些,好像他们的什么东西都是新鲜的,实际上却没想到他们的东西是诞生在我们的一些东西的基础之上的。这个要讲起来比较多,内容比较多。但是作为我在国外活动了几年以后感触比较深,中华民族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华的文化才是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也是最强大的文化。你看世界上七大母语系,现在唯一就是中国这一支保留下来了,其他都完蛋了,都被历史淘汰了。我们为什么能够保留下来呢,这就跟我们历史上的一些圣贤们他们具有大智慧,产生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人,一提起来这个《德道经》、《道德经》就认为是宗教。实际上,还是我们宣传的力度不够。国人对我们根文化的认识,可以说丢失的时间太长了,特别是现在这个应试教育一推开以后,一切都是围绕数理化来转的,其他都是为了附和。这样一来,我们更不能认识自己是什么人了,包括我在国外的一些体会的确是这样。无论是大学生到了国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业,还是高中生到国外攻读语言准备考大学,甚至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娇生惯养的宝宝们、小姐们,在国内学习竞争力不行就送到国外。但是,他们给世界各国其他的人带来的影响的确是不佳的,外国人瞧不起。为什么呢?这批小伙子、大小姐出去以后,的确是脑子无须有,肚子里面都是粑粑、烂稻草。那个气质——人文气质不具备,不像一个正规的、正正规规的学生,谈吐没有风度、没有素养,行为也不文明,所以给人非常瞧不起的感觉。

包括在新加坡这些地方,老百姓都是这样。他们所尊重的第一是日本人,第二是台湾人,第三是他们自己。我们呢,因为你中国人谈吐,一出去一谈吐他就能够看出来,你的样子坐有坐相,行有行相,开口的那个气息,你不具备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的确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你自然携带的一种状态。像我在那些地方,有时候打的在外边讲学或拜访朋友,司机他首先一看就认为:你是日本人,你是台湾过来的。我说我是大陆过来的,他说不像。他们凭什么东西来判断?实际上就是凭一种直觉、凭你的气质来进行判断。但是,对我们出去的一些学生来说,很典型,他一看就知道。这就是说,一个人人文素质的底蕴非常地关键。

所以,外国有些人形容我们中国出去的一些学生,黄皮肤黑头发看着是个中国人,但是就把他们称之为“香蕉”。“香蕉”,你把香蕉皮一剥开,里面就是白瓤子,全都是西方的东西,没有中国的东西。因为你开口问他什么叫四书五经,他不知道。什么叫“唐诗宋词”,能不能背一首你喜欢的,也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这个国学领域在国内,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们都没有受到熏陶。这个不受到熏陶以后,这个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这一方面,就不具备一种风度、一种气息、一种语言的表述的能力。像在车子上和地铁里面大声喧哗的,就是中国人,旁若无人。人家谈天都非常轻言细语,怕影响周围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在一节车厢里面,有二三个中国人在一起谈起天,整个车厢静悄悄的,唯独他那里声音的分贝最高。再有横穿马路的现象、闯红灯、随地丢垃圾、随地吐痰等等,实际上影响我们国家的声誉。一方面说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人们最重礼,但是看起来一出去就最没用。因为他的行为就表现出没用,而且说话谈吐也是给人一种粗俗的感觉。

我们国家这么多年之所以能再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这是一个必然的定律,特别是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最早期走向世界上,靠的什么?是靠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大量的华人去国外开餐馆,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西方各个国家。

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的中医文化成了一个传统产品,像中医、中药、气功、内功养生、中医的一些综合方法、中药,因为可以使他们摆脱西医的化学困惑,他们对化学制剂的产品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困惑,不愿意接受。特别是像德国有一种药品,在市场上已经投放了十来年了,突然发现它能够损害人的内脏,这下子又引起整个世界的恐慌,大家都自觉地去拒绝这种西药的产品,就是说化学分子结构不符合人的生命内部情况,要观察最起码得五十年以上,才能得出这个药是否符合要求。

中药他们本身也有自然疗法,他们的这个方法那就很切合自然。人也是来自于自然,使用自然的物质,他们接受起来就很自然。而且你像我接触了一些西方的医学专家也好,他回过头来研究了西方的医学以后再来研究中医。特别是有一位医生,现在也是一位教授,是专门讲我们汉学的。他就有深切的体会,当年他就曾经得了肝腹水、肝硬化腹水,结果遍寻整个欧洲的医生、西医没办法,结果他有幸遇到了一位中医,中国过去的一位中医,就给他用中药治好了,这一下他就致力于全身心地研究中医。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医,是在数千年以前完成了完整体系的一门科学;而西医,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完善自己、在发展当中的一门科学。他说你们中国人自己把中医毁灭了,不是别人毁灭的,是你们自己!的确跟他谈了以后,感触他那个目光的敏锐,的确是非常尖锐,意见也是非常尖刻。我们何止是毁灭了我们自己的中医,其他的各个领域,实际上都是自己毁灭的。

但是,幸亏还没有完全地断裂,还存在一种根,这个根还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大系统当中、在整个国学领域当中,所以有必要全面去重新认识一下。站在正确的角度上,站在世界的角度上,也就是说站在世界地球村的这个屋脊上,去看一看我们的根文化,看一看这个国学文化,到底我们的国学文化是糟粕还是精华。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当你国人不能够与圣人谋,不能与圣人居时,你的所谓糟粕和精华全部是你的想当然。当只有你自己的修为境界,你自己的内部修养水平、人文素质、历史素质、哲学素质、文学素质、方方面面的素质都达到圣人的水平,那么你才能说哪是糟粕哪是精华。否则呢,我们都会把精华当成糟粕一起泼了出去。可以说,我们认为是糟粕的东西,在西方,他们的科学家、他们的一些科学前沿的人物,常常都把它们当成是精华,因而他们就获得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简单地说,老子《德道经》就是这样,德国哲学家尼采他就盛赞《德道经》是一个载满宝藏的仓库,她的创造力就像一个井泉一样永远吸取不尽,你只要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人家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我们却视为糟粕。这不就说明内在的人文素质对世界的认识、对学术的认识、对文化认识的层次存在很大差异吗?像俄国著名的作家托尔斯泰也是,他也说他一生得益于、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孔子的书,特别是老子的书,他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峰。国外的人都能够有这么深切的一些体会,并且影响他们的一生,使他们能够创造奇迹,而在我们的国土上却难以产生这样的成果,难道是真的没有诞生成果吗?我觉得是诞生了成果的。不信的话,英国的李约瑟归纳总结了中国科学发展史,他归结出在十六世纪之前,中国的发明创造有二十六项领居于世界前列,有两百多项都是对他们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还有很多的科学家,他们说中国的、东方文化是西方科学发展的灵感的源泉。我们没有这个感受,他们都有这个感受。

所以我深切感觉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就是说上个世纪末到现在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研究老子的风气非常地浓厚。我在德国讲学,巡回讲学各个地方去跟德国人接触,因为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德国人,华人反而少,华人在那里都想发财去了,他没有研究文化,相反德国人研究文化比较热烈。拜访他们的家庭时,一般情况,如果是专家一级的话,他们的案头上都有至少三个版本的老子《德道经》。就是一般的家庭、普通的家庭都起码有一本,这个覆盖面是相当大的。所以他们总结了一下,这个德国的确是一个哲学的故乡,他很多优秀的思想都能诞生,之所以能诞生,跟他们善于吸取来自于世界各国其他的先进思想是有很大的关系。

你像老子的思想一传入欧洲,首先是在莱布尼茨手上,他就定名为辩证法,然后在他的后面康德就运用了来阐释他的哲学思想。再到黑格尔的时候,他就把老子的三生万物的思想用得滚瓜烂熟。像黑格尔的思想,目前在世界各国哲学界还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运用“正”、“反”、最后来一个“和”,这样去论述他的哲学观点。所以他的哲学观点迄今为止,在世界哲学领域都算是一位巨匠。

马克思也从他的哲学思想当中也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实际上研究历史的看一看马克思的学说,他也是吸收了很多的老子思想的一部分内容、精华。反过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引进到我们中国来,推动中国打破了700年以来的僵化程序,这点功不可没。

但是我们也看到,老子的思想西游以后,孕育了西方近代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影响到我们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所有的文化。这个文化只要把它有机地连接起来,我们中国的文化发展将会获得一个新的生机,迎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暂时可以构想它就是一个道德治世、道德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向同步双赢的一个时代。但是如果迎接这个时代,那就是要大批的有志于国家民族强盛的一些人士共同去努力,去共同扶植这个国学,真正让国学当中的精华使我们新的一代能够全面地接受起来,老的一代能够重新再认识升华起来。这样,就能够使我们祖先的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思想能够承上启下,真正回到根文化的基础之上,去吸取这个营养,从而开创一个新的时期。

 

三 直觉灵感慧识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  

 

实际上,我看了一下西方哲学思想和他们的文化构成的架构,我们长期以来、几十年以来,遗憾的是,国外非常强调直觉和灵感。像我跟外国人接触,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就在跟你见面、眼神相对那一刹那、跟你握手一刹那,他就决定跟你交不交朋友。他这个现象、最细微的现象,往往是一个文化的基础,就像老子所说的“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一样。你要抓住细的地方、最容易把握的地方去小中见大,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再上升到理论来说,在柏拉图时代他就说他们的逻辑推理,实际都是建立在先天直觉的基础上。我们恰恰却把这一点忘了,根本的东西没有去用,否定直觉否定灵感。这个直觉和灵感,实际上就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

为什么现在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几十年——在1979年吧,美国的教育家在考察中国教育时候评价说,再过二十年中国的科技文化将超过美国。中国的考察团也在跑过去看了美国的教育以后,也得出这样同一个结论说,再过二十年中国肯定也要超过美国。结果都失败了,这个预言都失效了。为什么?二十五年都过去了,到现在为止,中国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可以在奥林匹克的学科上抱一些奖杯过来。但是恰恰相反,世界级的诺贝尔科学奖,我们二十五年来没有得到过。相反,美国的那种教育制度却诞生了四、五十位科学家和两百多位百万富豪、知识型的富豪。

差别在哪里呢?差别不就在直觉灵感里面吗?——很简单、很细微的地方。然而我们民族的教育实际上比他们高得多,我们祖先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慧识——系统性的稳定的慧识,而不是那种刹那之间爆发一下突然又消失、你捕捉到了你就得到了的直觉灵感。就像有些科学家的体会一样,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偶然在梦境当中一点灵光闪现,脑袋前面呈现了一个公式,唉,就产生了他的科学成果。有的人是在冥冥当中打一下盹,进入那种状态,他又获得了灵感。

像欧洲的两位著名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再一个是希特勒,他们在决定战略的前五分钟,在决定最关键的下达命令的前一刹那,他们两个人都有共同的毛病,就是像参佛时一样眯一会,眯一会往往一醒来以后命令就下达,一下达下去一定能打胜。这现象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灵感和直觉的关系,人家都重视这个东西。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位前线司令也是这样。他本来的作战计划是五点钟对德国兵发起进攻,结果在他迷迷噔噔的一刹那之间他获得了灵感,结果把时间提前了两小时,他自己强迫他自己下命令提前,他自己都不知道原因,结果一打开以后,原来德国人已经定在四点钟就开始向他们进攻了。他为什么能得到这种体会和经验呢,不就是直觉和灵感吗?这就说明人的精神系统能够超越时空的障碍,获得一种事物本质上的因素。你要启动它以后,那么你就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可以抢先和最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决定。

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学校这种培养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不爱护学生们的——这种中国人是慧识,外国人是直觉和灵感,中国人是系统地培养。而且,我考察了一下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也是这样的,国内的科学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西方的语言它启动的是后面的区域,我们中国是同时启动前面的两侧区域。前面两侧区域启动以后,脑袋中央就产生放电,就在大脑的慧识区域。现在美国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了,美国科学家他们把印度的僧侣——打坐的僧侣,拉到他们的科学试验室,研究以后发现,他们在遇到难题然后进入冥思状态以后,在前额脑正中央的区域产生放电、耀斑,出现彩色耀斑获得灵感。获得灵感以后他就可以把他所不知道的那个问题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类似于正确的答案。

而中国人呢,早在古代就把这个区域叫“洞房”,丹道学里面叫“洞房”。“洞房”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在古代没有正电负电、正极负极的名词啊,他就用小夫妻的结合——在这个地方的结合这个意思,来肯定这个地方具有开启慧识的作用。所以,祖先们在设计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的时候,就考虑到一定要保持这个民族的智慧先进性,要优于其他的民族,他不是盲目设计语言的。

英国科学家也发现,说中文的人用的大脑比西方人多,机会比较多。说英语的人只使用大脑的一侧语言区来进行整合单词、整合字母、整合字母的发音。而中国人的语言和文字一旦讲起来,是双侧同时运动同时放电,这样同时也有正电和负电的机理的话,它在中间就激活大脑前的中央测试区。像丹道学中,就讲明堂、洞房、泥丸,这三个区域非常清楚。甚至你还可以激活到大脑后部,大脑后部从医学解剖上就是视觉神经区和视觉神经反射辅助区。丹道学里也讲这个地方有一个返天镜,有时候这个里面就出现真答案——最准确的答案,出现一种综合放电。这就是有时候小孩为什么能够看到我们大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且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常常有一种有提前性、预知性,这个就是大慧。所以通过这些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国外他们高度去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直觉和灵感教育,非常重要。

我在下面中学里讲的时候,他们都笑,孩子们就笑。为什么?他们有体会,我们中国的孩子坐在那里,都是正正板板的。连幼儿园的都一本正经,大人把小孩子的天性都给他掐住了。在美国的小孩教育和西方小孩子教育完全不同,他那些小孩子都非常地活泼非常自由。在早期,他的教育不是以数理化为主,而是以音乐美术体育为主,充分地使他体内获得先天的慧识慧能。《黄帝内经》我不知道大家研究过没有?那个能量,因为小孩子的教育,从古代的《黄帝内经》实际上都已经告诉我们后代,要重视我们国民的智慧教育。它分析你在胎儿时期是先天,从胎儿一出生以后到8岁期间,是后天中的先天。8岁到15岁,这是先天向后天过渡的阶段。一过了16岁,就完全进入后天阶段。那么在先天状态培先天、培慧识是最容易的,先天这个年龄段在这个环境里面培养他的后天素质也是最容易的。

现在西方的科学家,通过抓住我们一些优秀的东西开展基因研究,也得出了结论。的确,一个孩子生出来以后,三岁之前你甚至可以把整个高中的内容都告诉他,你看看那个时候他接受的内容该多丰富。然而,我们就没有注重高度去培养他、激活他的这个先天的慧识系统,过早地调动了后天智识的应用。但是,先天的慧识和后天的智识又是一对阴阳,阳进则阴退,阴进则阳退,你很难中和性地把握住。

老子讲“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对不对?这里打不出图片来,我在那边讲学喜欢打图片,非常直观。这个太极图中央是双曲线波,这个双曲线波预示着方方面面、世界的万事万物有一侧只要发展成了高峰,另一侧一定在低谷。就像现在为什么我们的经济腾飞这么高,道德下滑得那么低,这不就是一个波峰一个波谷吗?刚好这两个图像合在一起,阴鱼是精神,阳鱼是物质,物质是丰富了、精神跨下去了。有没有解决之道呢?老子早就说“中气以为和”就解决了,用个旋极图就解决了,他这两边就平衡了。

但是,我们没有读通老子,没有把根本文化真正把握住,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也同样是这个原因。我们过早地开发智力,开发智力、开发智力,结果弄得孩子们在前期的智识教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后期科学创造力全部被毁了,把能源用光了。

你像我们现在有些孩子们,九岁月经都来了,这说明一个什么危险现象?——提前支付了生命的营养。仓库里面提前支付了,为什么现在学生早恋的现象特别多、特别高,中学生都开始谈恋爱了。这也说明他们的发育大大提前了,是早熟。为什么早熟?你没有让他先天充分发育起来导致早熟。你让他处在一个先天无为状态,保持他确保8岁之前都获得丰富的先天的营养,去充分完善自己的内环境及精神领域,把先天发育得充充分分的,他不可能那么早熟。我们往往从营养啊什么这呀那呀去找原因,却没有从精神领域去找原因。你让他在精神领域多获得一些无为性的营养、道德性的营养,那么他发育自然。因为老子讲的这个“道”生成以后,是运用这个“德”来化生万物的,“道生一,一生二”。老子高明就高明在这儿,他始终用这个“德”、用这个“一”来解释万物,你离开了她你就完蛋。你离开了“三生万物”,你这个 “德一”不全、 “一”不全,那么你就不稳定,你就自寻烦恼,你的各项发展就会颠颠簸簸、忽高忽低。你只有始终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德”,来进行思悟、来进行安排、来进行解决,那么你就能够宏观地控制变化不断的阴阳万物。

西方当然他就始终是没有读,幸亏他们没有过早地破译这一点,他要是过早破译的话,中国就完了。他也一直是在阴阳里面陷着,你像他就在唯物唯心之间辩啊争啊,有神无神之争,这几百年来一直争来吵去,他也没有读到老子哲学的 “一”。

我所佩服的倒是莱布尼茨,他看了老子的学说以后,他说“虚无生万有,用一就够了”,所以他创造了个二进位制。可惜,他只是从数学上掌握了,他没有从伦理上、文学文化、精神领域掌握,没有想到这一点。老子提出的这个“虚无生万有,用一就够了”这种理念,是可以涵盖宇宙间的一切,他没有上升到这一点。一旦真正上升到这一点,我们来想一想,回头我们自己再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这个“一”,你想他的二进位制就已经让整个世界疯狂了,电脑不就因二进位制诞生的吗?而且老子说“三生万物,他也是用三个“一”就能诞生万物。为什么呢?因为二进制当中的“111”就代表“7”,就是后天十进位制的“7”,是最完美的一个数。那么“三生万物”的时候,那就是意味着后天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形成。

你把握住阴阳,阴当中的“一”、阳当中的“一”和根本上的“一”,也就是本因的“一”、内因的“一”和外因的“一”,可以说你这个系统、你这个方向、人生方向也好、你的学业方向也好、你的科学发展方向也好,那就能够真正就达到一种处在德当中接近道的境界,这个时候是最完美的境界。所以说,老子也是一位高超的数学家,我非常佩服老子非常精练,但是你读进去了以后,你这个感触就非常深。而且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非常智慧的科学家,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冰山的一角可以说去研究出成果。你综合起来再根据我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立的一个基本理念,再来解析我们国学的博大精深。我觉得的确是整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祖先们比我们的祖先伟大。他们创造的文化、创造的语言的确是能够开启后天的大智慧,可惜我们就没有用。

鉴于这个理念,我在国内抓了一些学校试点,这些学校和幼儿园都比较成功,有机会你们可以看一看摄下来的片子和他们交流的一些经验体会。他们自身的体会,特别是小孩子们,他不藏其私,都是自己切身体会的感受。我相信,对真正认识我们国学的博大精深,如何抓住这个国学的复兴,带来民族的复兴,带来这个道德的复兴,会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这个民族要复兴,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国学的复兴,特别是道德的复兴。如果说没有这样的基础,这个民族的复兴到底还是一句空话。

讲的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因为今天是个座谈,我不想过多地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我觉得还是比较互动的情况好,方便我从大家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我想,是不是我就先做一个抛砖引玉式的发言?先讲这么一点点,想更多地与大家共同的探讨。

 

四 一元四素”的学习方法最符合中国研究国学的体系

 

还有一点,我在这里也可以先说一下,就说我们研究国学应当通过一种什么方式,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国学的精髓。

目前研究古代的国学——这个传统文化国学,可以说方法论是多种多样的。我从多年自己体内实证这些内容和在文字上研究回顾这些内容和感觉,我觉得还是“一元四素”的方法最符合中国研究国学的体系。因为西方人一直是在中国古代提示的象数理这三个字的这个范围内研究,唯独中国是在一元四素的范畴,也就是说,一元叫什么?“一”是“德”,“元”是“道”,在德、道、象、数、理、气这四个领域成为一个研究的大框架,进行研究世间的万事万物。

在国学里面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这些理念,而且老子他提出的哲学思想也是大唯物主义,包罗了隐显宇宙万物无所不及的,他不是单纯地在太极的白象里面去研究肉眼可以看到的,包括超思维的、肉眼看不到的、超空间的一些物质,他都进行研究。就像宇宙天体学里面,他既研究星系,也研究黑洞。

黑洞和星系这是一对阴阳,现在科学天体科学里面已经发现,每一个星系中央都有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它发出的能量是一种收缩,导致星系收缩、最后衰亡的,那么这个星系里面又具有一种膨胀的能量,使这个星系不断地整个宇宙不断地膨胀生长,那么这个当中有一个能量称之为真空能量。美国的科学家就指出了,这种真空能量就相当于老子学说的“德”,虚无生万有,这个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这个真空里面又有一种能量在起作用。他们用物理学试验的方法,就在真空里面找这个能量的形态,在目前就只发现一对对的离子在里面运动、碰撞。但是,又感觉到仅仅离子碰撞不足以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还是没找到这个能量根源,但他们却充分肯定了这个能量的存在,这个能量就布遍在我们宇宙的空间,只是我们现在还没办法去把它把握住。那么,像更高层的道德理念上去阐发出来,也还是非常地困难,仅仅对个德以及德的能量性,就已经使科学家皱眉头,难以捕捉住。

那么品格性,延伸到我们人身上,具不具备这个德的品格?只要具备德的品格这个结构,那你才能获得这个能量。这就为我们宣传道德、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奠定了一个非常科学的基础。从这个里面推演开来,这个道德教育并不能是一种空头说教。这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智慧提升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么他就容易去遵从道德的教化。如果对他毫无益处的话,人有了肉身以后,他就是“有之以为利”,他只看到有利的那一面——对我肉身有用的这一部分,这就忽略了那个看不到的精神系统,需要有个精神的食粮来支撑自己的生命活动、支撑自己肉体的活动。从道理上我们要把它说得清楚,讲得明白,也能够引证最前端的一些科学的论述,将这些观点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收,这样道德的教育工作或国学的弘扬工作就容易展示开来。

在这个里面的方法论当中,我觉得近百年来我们都是沿袭西方的方式,把祖先的一元四素整体论、大构架论、大系统论基本上丢失了。那么要想全面研究国学,站立在一元的德道和医学的象数理气这四个字上来整体地观察。

在古代,老子说了“道生一,一生二”。“道生一”,“一”是什么?“一”是德。因为老子直接在他的书里面,就讲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浴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你要是丢了这个“一”,就会出现失败,出现生命能量的丢失、萎缩。抱一无离,是他提出来的要求;恒德不二,也是他提出来的要求。你只有处在一种恒德不二的状态下,你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这个德——一元的德始终是我们研究万事万物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我们不能够把它降格为只是一种能力学的德,而是要去接近老子思想当时的那种境界,他是把德作为能量、作为品格来论述的。因为天需要遵循她,地需要遵循她,人也需要遵循她,包括人非常敬畏的神,都不能离开她,侯王也不能离开她,所有万物都不能离开德。所以,他就是站在道○里面应用德一,然后运用阴阳,再到一,推演于三,居于○,运于一,用于二,演于三,运用这样一个方式展现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精神和人文思想,的确是非常宏大的。

我们再来学习它,要想接近老子的思想,的确要把这个概念建立起来,不离这个德来研究他的道的思想,然后运用象数理气来综合性地去分析我们身边所有遇到的万事万物。

你像这个象,就是现象。就像有的学生来问我什么叫做“道”,我常常就把杯子里面的水倒掉,对他说,道就在这里。为什么呢?我们研究万物的时候看到的象,就只是这个杯子。我们眼睛、有象的世界常常障碍住了我们的思维,我们不注意到这个空。实际上,老子完全都是论的这个虚,论的这个空。“有之以为利”障住了我们主观意识,我们拼命去追求这个杯子的美好,再怎么漂亮,得到一种心灵的安慰,实际上最有用的只是那空的一块而已。没有这个里面的“空”,你怎么盛水啊?弄个实心的,送给你肯定你都不要,你要它没有用啊!但是我们常常就犯这个低级的错误,事物一来,我们只抓住眼睛见到的,不去注意它的内在的虚的里面的精华部分,那才是真正有用的。

所以,老子就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凿户牖以为室。你有了空,你才有室(实)。就像房子一样,做个实心房子,谁进得来呢?但是这个“有”,你离不开它,“有”,需要。但是“有”是我们研究万事万物的一个进门的地方。有了这个门,有了这个窗,有了这个房间的空间,我们才可能坐在这里来谈什么叫“道”。这个空就叫“道”,因为它最有用。房子外观的漂亮,只是给我们一种“利”,带来了“利”。但是我们常常只重“利”,不重“用”,这不是现在为什么精神出现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吗?!——也是认识的颠倒。

所以,西方他在长期研究中,还是重视眼睛看到的象,从巨观、宏观,到微观,都借助外在的仪器进行研究。我们祖先并没有纯粹地去依赖这些仪器,而是在自己体内修之于身和修身这两个环节抓住了,然后再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察人事,这么系列性地、整体性地进行验证,所以很容易地升华到数性研究,利用数学的数,用最简单的数来代表最科学的原理。我觉得老子伟大就伟大在这里,他没离开这个三,一直抓住这个○,抓住一、二、三,其它的他不谈了。

像我在网上讲学的时候,我说我不比老子聪明,我比他笨多了。但是我的感受是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他的一根头发,来讲解这么一点点而已。但的确他不陷在人世间这么繁复的事情上去认识世界,他就站在最简单的原理上,去把你所有的东西都囊括在他的学说之中,你没办法超越他。所以有很多科学家和文学家就说,他的思想你没办法超越,因为他把最精华的东西他已经抢先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关于“气”的问题,现在国内有些人闻气、谈气就变色。认为这个“气”是个什么东西,是不是带有迷信,带有害的东西。实际上,古人无论是《黄帝内经》也好,还是《易经》也好,还是其他的许许多多的国学文化里面都谈到这个气,他就是用这个气。这个“气”,我觉得外国人用得非常准,外国直接就翻译成为能量——gas,他就用能量来代表中国的气。因为他发现中国人用气用得太广泛了,最后但是这个气归拢来,哦,是能量,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能够转化成为有形作用力的能量。

而且,国外的科学家研究中国的国学以后就发现,西方人重视对于结果的研究。比如,萨斯一来,他马上把你的病毒定位,照出一张电子照片来。鸡瘟一来,照一张相,然后就拼命地生产各种化学品,来杀这个病毒。中国人他是研究这个事物的产生到这个病毒形成的全过程,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模式,还不是现在,我现在是仿照西方人的模式了。

但是中医里面就是这样。像上次萨斯出现以后,为什么中药比西药有效得多?当时有个导演叫什么?姓谢。他不是染上了萨斯么?不行啊,西医治了半个月没看好,越来越不行了。他就要求看是不是用中医,中医,医院又不允许用。结果,他的老婆是谁的子女,找人帮忙打了个电话给有关领导人,领导人就说让吃中药吧,院长就同意了,但告诉他出院后不准说吃中药治好的。结果,他吃了中药以后就好了。

为什么?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的免疫机制下降了,这个病毒你不要杀死它,你完全可以拒绝它,完全可以通过整体调节你的心、肝、脾、肺、肾的功能,你服用进去,就行了。像萨斯病毒主要是对应你的肺脏,你把你肺的营气、卫气提升上来,你把你的热毒清理、排泄掉,那么它就很容易治疗好。我在中科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上也谈到这个问题,跟他们谈到这个问题,我就说中国历史上不知道发过多少瘟疫,谁去研究它是什么病毒呢?但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死绝呢?因为中国有中医!每次各种瘟疫来的话,相应的中药处方也就出现了,人们一喝,死亡了一批,第二天他马上就获得了免疫力,他就预防了。但是你看看,欧洲那就不行了,欧洲一倒一大排,几十万的死。

你看非洲历史上,你们看看两个国家的差异非常大的。中国历史上瘟疫也可能扳倒很多人,局限于某个区域,但是从来没有全国爆发。为什么在中国领土上不会全国爆发呢?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有这个中医的支撑,它是一个系统论地进行治疗,抓住了象数理气整体性地调节。而西方只在象数理这个环节上进行研究,所以它的传播速度相当快,只用西药局部性地进行治疗。这里面的文化差异和对待问题处理方面的异同,的确各有优势的部分,也各有不足的部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互补的世纪。中国需要走向世界,把自己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世界,世界也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你像国外的一些学者在拼命地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化,老子思想可以说最近在国际上研究得很广泛,很透彻。商人也拼命地涌进来,我觉得是重演了十七世纪的现象,商人来到东方是挖掘宝藏,那么科学家们来到东方是为了吸取他们创造的营养。如果我们再不把自己调整好,到时候就会跟非洲的一位哲人所讲的:当年我们非洲有黄金,欧洲有《圣经》;可是现在欧洲有黄金,我们却拥有了《圣经》。可能那种现象,就会在中国真正地出现。

所以,我感觉到国学的复兴、道德的复兴在世界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如果我们不把握住这个契机,抢先一步全面地去珍惜我们自己的国粹国宝,那么很危险!仅从已经走出去的这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人文素养上面,都已经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先就介绍这么一点吧。(热烈的掌声)

更多地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进行双向交流,有利于我从大家身上学习精华的东西。 

 

互动交流共切磋

 

主持人:

熊老师给我们讲解得非常好,研究这个《德道经》非常的深、非常的透。站在这个世界的角度,站在现在的这个观点上,对《德道经》重新的认识,内容非常丰富,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大家和熊老师一起探讨一下,如果有不明白的大家也可以提问,现在大家进入这个交流阶段。

 

发言人甲:

我觉得今天非常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听到熊先生讲解《德道经》的情况、学说。我的问题很多要说,但是都是最肤浅的、可能听起来可笑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国学、我们所谓国学的范畴,是指的孔子的学说,老子的学说,还有其他的古代先圣、圣贤们的一些学说和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些优良传统和著作。这个国学应该包括哪一些?我的问题多,我先说了。不象话的,熊先生就不要回答。

第二个:就是孔子的学说和老子的学说有哪些是吻合的,有哪些是不同的?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个:说个最简单的吧,我们看到韩国的国旗,上面是一个阴阳八卦,但为什么他们要用这么一个形状?

第四个:像刚才熊先生说“上善若水”,应该是“上善治水”,过去我读《道德经》,上面是“上善若水”,我和朋友们就讨论为什么要说上善若水,因为这个水是很伟大的,那个水他最平等,到处都可以能圆就方。

第五还有一个,就是老子和道教有什么关系?现在很多道观里面都供着老子的塑像,是不是老子真的是道教的始祖?或者道教是按照老子的学说发展起来的?我就先说这些。

 

熊先生:

您老提的几个问题,实际上是很有见地的,是比较广泛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国学的确是一个大系统,从根文化这个基础上,以道学为基础,以黄老学说为最根本的起始根基,然后就延续发展下来。因为老子在他的《德道经》的第一章,就指出人类发展的六阶段:离道而后德,这个德失了以后就是仁,仁失了以后就是义,再然后到了愚治时代。它的产生是根据哪个理论来的呢?也是根据“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我们人类进展的发展分期史,西方是根据奴隶社会,什么这个社会、那个社会这样分的。但是,在我国古代是根据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的精神形态来进行社会分类。老子就指出最早期的是道治,然后滑到了德治,德治一分散就分成了五种,那就是仁义礼智信,所以就到了仁治时期、义治时期、礼治时期,最后到了智治时期。但是到了智治时期以后,由于信仰都没有了,人类就成了一种愚治,看似很聪明,实际上已经离自然规律很远了,所以称之为“愚之首也,而乱之始也”。

老子在第一篇里点到了这个问题,这样一看,就是说他是根据“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后形成的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带有六个时期的阶段的整体发展的必然性。你像我们的人生阶段一样,有个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老年时期,刚好是六。很多方面在数上面你难逃其变,它好像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难以变化过去。你根据数来分析、根据理来分析,都能够与他的思想吻合。

国学的这个领域,它是包含各门各类的古代优秀的经典著作,应该说国学的精华就在经典之中。三坟五典、四书五经,都是属于国学的宝库、精神文化的食粮的宝库。

这里面,按照时间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在春秋战国以前,是黄老学说为主导的这样一个两千五百年的历史。

在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社会进入了礼治时期以后,整个社会就进入了一个后续阶段,这个后续阶段百家争鸣。在老子的思想基础之上、在《易经》的思想基础之上,就诞生出了诸子百家。那个时候,辩证可以说到处都是什么白马非马论。墨家、法家等等,各个学派都形成自己的经典,但是总的看起来都没有离开原来黄老思想的主干,在这个基础上源发过来的。源发过来其中最有用的,比如说兵家,一部《孙子兵法》它只能适合于战争的时候用,它在平时治世的时候没有多大作用。所以运用这些原理,像刑律方面的韩非子,他创立的刑学,可以用于治世时期,但不是绝对关键时期。因为只有乱世才用重典,你要是治世纯粹用重典,那么自己给自己产生乱。

所以在这个当中,有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最优秀的儒学被历史采用,就成了一个治国的方略。比如在汉朝的前期、文景之治时代,全部都用的老子的学说,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次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当时汉武帝并没有全面采用它,还是保持着道儒相间的这种方式,外儒而内道、内道而外儒的方略来推进国学的发展。这个势头延续到了明代、宋代末期,朱程理学开始出现。——我对朱程理学是持批评态度,因为它既丢掉了老子的精华,更重要是他把孔子的精华也丢掉了,他完全后天化,把先天精华的东西丢弃了,这一点包括历史上相传的故事里面都有,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到。

结果到了明朝的时候,这个现象就越演越烈。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他认为自己姓朱,唐朝姓李,拜了一个老子,结果国运那么长久、鼎盛,我这应该拜哪一个呢?就想到了理学的创始人,想把他树为自己的祖先。由于他的年代过近,朱熹在他们朱家族谱上够不上真正的祖先,他的族人都反对,结果他就产生了一个“用其学说,而不遵其为祖”的退一步的方案。结果,也把这个事情确定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考证所看到的、也是几位大家肯定过的“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分界点。可以说,从这个以后我们的国民教育就进入了愚治时期。就是七百年以来,我们的教育方案走上了愚治的道路——片面重视后天智识的道路。这个毛病不是在我们近代,实际上在七百年前明朝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他一不读经以后,我们的智慧启迪不了,慧性启迪不开。因为这个四书不具备这个量级,只有经才具备开启大脑慧识的这个能量——也就是说象数理气当中的气。

这一点,我在幼儿园小朋友的诵经当中、以及从他们的亲身感受中,的确是发现了,他们就感觉到《德道经》读起来,无论是老师的嘴周围,还是他们自己的嘴周围都白茫茫的,看见老师的口周围都有发光的气。但是他们在念诵四书的时候,就看不到这种气,没有这种气。这说明中国的智慧文字组成了句子和组成文章以后,他无形当中有一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你诵读的时候,开启了你的舌窍,它通经脉,《黄帝内经》中讲的心开窍于舌。这个舌窍在动的时候,你心的能量同步在进行交流,他获得一种互补——能量的互补就展开来。你们要是看了江本胜博士水的科学实验,这点启迪应该是非常深刻。万物都有能量,这个能量都是在不停地辐射交流,你好的它就给你好的结论,你坏的它就给你坏的结论,水无言但是它给你的结论是科学的。

所以,在明代以后我们就进入了一个被动的时期,就是后天的纯粹智识的学习。而在分析这个国学的没落的时候,丢失——也就是理学弃——独尊理学、罢黜百家,这个时候基本上我们优秀的文化就开始出现了断裂。要真正地去全面掌握国学的话,还是要把《四书五经》的“经”放在前面,“书”放在后面。“书”因为是指导应世而用的,没有前面这个经的能量纵贯阴阳统驭隐显整体的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同步开发你的智和慧的这样一个模式来发展我们的大脑和道德心灵。

因为古人讲得很清楚,《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心藏神,心为神臟,脑为神腑”这个意思翻译到现在,就是说我们心里面的能量,它是以我们的心作为宿舍的,以我们的大脑作为办公室的。在大脑办公室里,要想能够良好地工作、精神饱满地工作,那么你在宿舍要得到良好的休息和能量的补充,你的大脑才能充分地工作,让你一天到晚在上面拼命地工作。如果没有能量的供应,回到你的心里面去进行能量的补充,那么你的智力也就有限。但是,如果把道德的心灵建设起来,源源不绝地供给你大脑的工作,那么你的智慧就大开了。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前人从自己对自己内部的观察和观察别人的这两者结合起来以后,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理论。所以国学要想紧紧地把它连接起来,前后一脉,还是建立一个大的系统全面地认识它比较理想。

第二个问题:孔子与老子这两部学说,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上,老子是站在更全面、更高的境界去观察万事万物,孔子是站在入世的角度来解析老子的学说。你像孔子有一位学生,孔子对他进入深度坐忘的状态所得到的一些现象表示很赞叹,他在跟着颜回的后面多学习。所以颜回很年轻地去世以后,他是非常地悲痛,就是少了一个臂膀,为什么?他就感觉到颜回能够达到、接近和达到老子那种境界,思想和理论能够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更能够丰富他的学说和思想。

孔子提出据于德,他没有离开这个德,颜回展开他的“游于艺”。这个过程的话,基本上都是承续着老子的一些思想。为什么会出现道儒之争呢?要怪还是怪朱程。朱熹当年实际上还是拜道家的人为师,但他又不认师了,然后又反过头去研究儒学,最后把他自己学的道学的皮毛内容和儒学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创立他的理学。我们研究一下,会发现他那个过程——演化过程挺有意思的。

实际上,他的祖师爷应该是道家的陈抟老祖,相反他后来没有承袭道家的精华思想,他获得的“真传”只是道学的一部分而已,然后就继续全面展开了对儒学的研究,所以就形成了他独立的理学。

但是我们明清时代以后,由于割裂了文化的断层,在研究家当中就把理学跟儒学混为一谈,没有真正把它分开来。实际上,理学里面的内容已经把孔子的精华都丢失了。你像明朝的考试都要以朱熹所著的《四书》为标准答案进行解答,那么朱熹的智慧是不是达到老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呢?——没有。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提到过说要“与孔子存在,要与老子同在”;相反,只是在明朝开始好像就是要与朱熹同在一样,有这样一个意念就下来延续了几百年。

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一进学堂虽然有个孔子像在上面,动不动要拜一拜,但他并不是真正地全部教的孔子的东西,是孔子的文字的内容。这里面还有一些评注、整理的东西,一解释就离开了他的原义。理学的思维,就把你的思想固化在理学的范畴,你就没办法通过他那个范围进行个性发展,你的灵感发展就没办法延续下去。

所以,我们首先要肯定老子和孔子的学说绝对是科学的,是中国国学中精粹当中的精粹。在这个前提之下,再来辨清浊、浑、清,把它分辨清楚,这样一个脉络点就清了。

 

发言人甲

我们念小学的时候,一进学校先向孔子的像鞠躬。学什么呢?学孔子的仁,然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孔子的学说接触得多一些,对老子的学说接触得少一些。

 

熊先生

从唐代以后,这种现象就基本上少了。在汉唐时期还有童子科,那个时候他还提倡要背《德道经》,要背《易经》,要背《四书五经》,都是要背。但是到明代以后,就把背诵《德道经》和背诵《周易》停止了。这是个重大的失误,也是我们整个民族历史性的悲哀。

 

发言人甲

这样看起来,朱程这两个人对这个学术上没有做什么好事。

 

熊先生:

我就是感觉到责怪他们三个人也不行,因为应用他的理论,诸子百家出来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遗憾的是,朱姓的这个皇帝错误地应用了,唯朱熹的学说独尊这是一个最大的弊端。

作为我们后代——一辈人比一辈人的智慧越来越低的人,所创立的学说,要和古代的大圣贤的学说相比较,的确是难望其项背,这点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在应用哪一部学说的上面进行选择时,丢弃了根而直接用那一个小枝,这一点倒是关键性的错误。

 

发言人甲

这个道教和老子的学说有没有关系?

熊先生:

这个关系是后人所产生的,我刚才已经讲了。

道教的产生,是张道陵在汉末的时候。眼观着社会大乱,人们已经不崇信道德。从汉代初期那种自然无为地崇信道德的状态,已经沦滑到各种邪说纷起,包括民间的各种淫祠、邪技、邪祠都出现了。这样,实际上就严重地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人们的精神失去了一些寄托。

我觉得从某些现象上,跟我们现在民间有些现象类似。像在东北那个地方,你走到老百姓家里,都是供着狐仙、蛇仙、狐仙、大仙等。但是在汉代那个时候——末期的时候,那更严重,甚至杀人,把人杀掉当祭品来祭供,杀牛杀羊进行祭供。现在,当然就是在哪儿扔块红布块块、什么牌牌拜拜,实际上把他们精神也弄得很乱。

为什么国外的基督教和耶稣教能够这么顺利地闯进国门?这更与自己有关系,你的精神领域没有正确的东西来支撑、扶植。就像f*l*功现象出现的时候,我在北京提了一个建议,可惜没递上去。我说很简单,就是扶正去邪。你把正的一扶起来,邪的就没了。现在,就是你在精神领域把这个位置让出来,不把自己国学的精华东西扶起来,那么其他的杂学它自然就漫进去了。你像农村的人现在虽然基本都接受了小学的教育,但是毕竟他们认识问题有局限性,知识是有限的。他的精神需要有一个寄托,那么外来的宗教很容易进来。

强行用行政手段是很难控制的,还不如从正面去教化,占领这个市场。我们最主要的是占领市场,还更来得轻松和自然。道教在我国历史上,因为中国在汉代以前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的信仰。这个信仰和信念,因为它是五德的基础。像仁义礼智这四种,在社会发展分期、在人生阶段分期中都占着一个时期,唯独这个信德不占一个时期。为什么?因为信德属土,土寄望于四季。也就是说土一定会分解开来承托、承载。“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他要承载你的仁德社会时期、义德社会时期、礼德社会时期,他承载各个时期。汉代以前,可以说这种信仰存在是一种自然,没有行政命令,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去做,也没有具体的崇拜。

到了汉代的末期,当人们离道失德非常明显以后,要详细地看看汉代那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字变革,挺有意思的。在那之前,人们都非常地亲近自然,人们的智慧也比较容易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状态,来感受自然对自己正确的指示,感受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

但到汉代以后,这个现象发生了变化。所以对文字的解释、在解释前人当中,包括那个最著名的一本字典——《说文解字》,那个字典里面我们都可以窥见很多的内容,我还是非常感谢许慎编辑了那本字典,他对我们了解汉代之前的文化很有帮助。

那么以后呢,实际上道教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世而生的。张道陵创立道教,他是尊奉老子。因为在早期建立他的学说的时候,他是以《想尔注》的老子的版本,来解释这些理论。可以说,你在真正的老子书当中找不出来。而且,老子还以他非常巨大的气魄,说:“神得一以灵”,神丢了德,缺乏道德,你也就灵不起来,你神不起来!你看他这个气魄。他观察得非常清,他站的领域非常高。他把人、神、天、地都规范在他的道德学说里面。

所以,要说老子是一个宗教家就有点太勉强了。你说他是封建迷信,那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是因为张道陵创建这个学说——道教的学说,他需要一个根文化的基础,这也就是后人为什么感觉到老子《德道经》是中国宗教之母。同样的,老子《德道经》他涵盖了各个学说,他也就成为中国科学发展之父,还是归到根文化上面来了,他应该是兼容并蓄。

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从他那里获取到丰富的营养,建立一个自己基本的理论框架,这大概就是根文化的魅力吧。

 

关于韩国国旗的问题的回答。

韩国的历史,是挺有趣的一段历史。由于在唐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的鼎盛,迎来了一个时期。像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是贞观之治。当时,世界各国景仰于我们中华的优秀文化,很多的使者就到中国来进行学习,了解中国的文化,而且很多使者学习以后还不愿意回去。

因为,只有汉唐曾经创造过监狱成空的奇迹,监狱里面没犯人。像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曾经在囚禁的犯人当中,把一批没囚禁的,放他们回去过年,过完年以后你们来。结果一个都没跑,回去探了亲以后,看望了家人、都安排好了,都始终回到监狱里了。我们现在敢这么做吗?

在唐朝时候,你从长安进发往东海前进,沿途上不必带一文钱,走到任何一个家,都会像兄弟姐妹一样,请你吃,请你喝,请你住,你住完了后你走,就达到了这样一种精神风貌。所以那个时候,各个国家来朝的人特别多,学者、诗人等,包括我们居住的丝绸之路上有好多还是他们的后人,就是他们留下来没走的。

那么南朝鲜也是这样。南朝鲜当时就要求中国派人过去,指导他们,他们也派大量的学者过来,把唐文化精髓部分学习过去。他这个一直延续到明朝,所以对中国的《易经》理论,他们是研究得很透彻。对我们儒学的思想和道学的思想,他们基本上是一种全盘接收的方式。所以,跟他们学者交流时非常轻松,没有隔阂,没有跟我们近代国内学者交流费劲,你只要谈起历史他头头是道,一点就透、一提就说。“你这个观点是新发现的,我以前怎么没考虑到”。

当然,他处的那个环境不是在我们这个文化土壤之中,他在理解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他有他的优秀发现,但他不是很全面的。但是,从他们模仿汉唐的饮食、起居、礼仪、文化,所有方面的才保持得比较全面吧。只是到了近代时候,他才创立了自己独立的文字。而且,最近他们也发现中国的文化是精华,他们就抢先——跟中国人抢这个国学。你像这个 “端午节”他就抢注了,我们就不抢注。

在去年的清明节之前,我还讲了一堂课,我们的“清明节”要不再这样抢注的话,那也会被人家抢注。古人清明它是很有意义的,清明节前我们古代的话所有人都要斋戒,叫“寒食节”,时间一个月。后来就慢慢地缩成七天、三天、一天,现在连什么都没有了,成了一种形式。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你净化一下体内,你与天地相通的机率很高。包括跟自己祖先进行交流,这个可能性都存在其中。但是这一点呢,相反在伊斯兰教里面保持得比较明显。他们有个斋月,是不是?但他们也下滑地不行了,晚上偷偷地吃,白天又不吃了,白天干一天了,不行了,到了晚上就偷偷地吃。

但是,在我们的祖先当中,整整这个月烟火食是全部断掉的,有很多人就是不吃的,达到那种境界他不吃,他有一种境界。对老百姓来说,那你就吃水果啦,或者先准备好了一些不用经过火加工的东西,就叫断烟火。到了清明节那一天,他有个总标志:万家烟火,缕缕炊烟。在诗里面写得很漂亮,但是我们现在都没有。所以说,一个日本民族、再一个韩国民族,在追寻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上,从某种角度上比我们还要注重一些,我们再不重视,我们的好宝贝可能都到人家那里去了。

像日本为什么他那么嚣张瞧不起我们?他就认为:你们从唐朝以后,你们根本不能称之为大唐,你就成了东亚病夫了,你把祖先们的东西都丢了,我们才是真正承袭大唐文化的国度。

 

关于到底是“上善若水”、还是“上善治水”的回答:

老子当时可以说是在一种深度的慧观下,看到了生命之水、自然之水和宇宙之水对我们生命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才提出了一个“上善治水”的这个理念、这个教育方法,也是认识生命的方法。

这个方法非常重要。而且,他连如何治水的方法都在他这一章当中写得很清楚:“动善时”等等一系列的排比句下来,他把这个都囊括进去了。那么“上善治水”他就要什么去治水,因为古人相信思想是有能量的,是有精神能量的。就是说,你的语言、文字,所有一切东西都是一种载体——能量的载体,是道、是道光和德能的载体,它带着这个能量来完成它的任务。所以,包括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字就是一个智慧型的文字。

江本胜博士做的那个水科学实验挺有趣的。他就发现中国简体字的“爱”的水结晶与繁体“愛”的水结晶,差异很大,结晶就不一样,不像繁体字的那么漂亮、那么美,给人一种很美的观感。为什么呢?因为简体的“爱”就是把“心”字去掉了。不是用心去“愛”,只是用友谊之“爱”。

所以,我在下面讲学我就说个笑话,说起来是爱呀爱人,实际上都是朋友,谈情恋爱热火朝天,在遇到一点事情就把手一招——拜拜,再见了。为什么呢,没有用心去爱。从教育方面、文字方面就缺少这个能量的教化和传入的作用,现代人对这个爱就理解得非常肤浅。

那么,从这两个字不同的简写一下和繁写一下,给水都能够产生这样一个作用。这个现象,就折射出了我们的言行、我们的文字、我们的一切,可以说的确对我们精神领域的建设和对现实世界它都有一个无形的作用力。就跟这个礼貌的“禮”字一样,繁写的“禮”字是穿着整整齐齐的衣服,要沐浴更衣弄得非常整齐,然后拿着你的祭献的礼品奉献出来,这才叫“禮”。你看我们的简写以后成了“礼”,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领带一打,头梳得光光的,然后拿上一个钓鱼钩,这不简写的“礼”写法吗?把你口袋的东西钓出来,掏到我口袋来,这就叫“礼”。这一简写就把古人“禮”的本意、德的本意全部都篡改了。

所以,实际上很多细微的细节上面,就可以看出我们现代的道德素养水平跟古人的素养水平区别很大,表现在方方面面。哪怕一个浅显的文字上面,都折射出一个精神、人文水平内涵素养的高低来。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到处是有的。

所以,老子在“上善治水”这个理念上,他是抓住了生命的根本、万事万物的根本。因为这个世界生命当中来说,水也的确是占了绝大部分,在生命的医学上研究方面也是这样——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你像中医,他就研究出你生命的水占70%,胎儿整个就泡在水里面。从这一点点的胚胎发育、到胎儿再发育、到生出来,在三岁之前90%都是水。到了八岁以后,才逐步地减少到70%,有机物才开始增多。

所以,通过对水的治理,它是一个受体,像风水学里就强调你的生态环境如果有水,那么就容易发达、容易旺盛起来。任何一个大的城市,绝对是建在水旁边的。如果旁边没有江河流过,这个城市肯定很快就消亡,或者它没办法发展起来。那个山环水抱,这个理念,水曲九弯,就能够构成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它就能够滋养。

这是从外环境学方面说,也就你们所说的风水。像古代长安——八水绕长安的那个盛况,古代八水绕长安嘛,八条水都进入长安来,那带了多少能量来补充这个首都,它才产生了唐朝的那个鼎盛。但随着那个水的枯竭,这个长安也就慢慢地衰落下去了,就发展到现在的西安还要引几条河才有水吃嘛。这就说明了我们离开了这个水,你的生命没办法生存,社会没办法发展。所以,老子高明就高明在这里,一定要用善来治这个水。

而且,这点江本胜有个发现,他曾经做了一个实验。观察地震期间的水,得出来的水的照片就是乱糟糟的,表现得有一种伤心的意味。但等到世界各国的援助来到以后,人们都从精神上帮助他们、从物质上帮助他们以后,他们再把地震区的那个水取出来再照出来,结果就又变得漂亮了。这,就说明中国古代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确是一种科学的思路,在水上就已经充分地体现出来了。那么,我们给任何事物以美善,以美好的、善良的、仁慈的思维波、意念波,或者说符合道德的这种观念来影响,它这种改变就非常特殊。

比如说,他做的一个试验当中,有对米饭分别进行诅咒和赞美的。就是用两个罐子将新鲜的饭放在里面,请两个小学生做试验。其中一个小学生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对着一个罐子说赞美的话,赞美一下这一罐子饭。另一个小学生呢,同样对着罐子说:“你混蛋”,天天骂它混蛋。这个就是赞美它,“我爱你”、“你好”等,问候赞美它。结果一个月下来后,获得赞美的这个罐子的饭,揭开罐子以后,它变红了,而且闻起来还有香气,像米酒的香气。天天挨骂的那个罐子里的米饭,外面一看就是黑的——这个照片里面有,一打开臭不可闻。这说明什么?我们的语言的声波里面都含有能量,思维也含有能量,不仅能够作用于水,也能够作用于饭。为什么?因为饭里面也有水,所以它这个作用的力度在万事万物当中都能够显形出来。在古代,我们的前人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

我最近看了美国宇宙学方面的一些科学研究的结论。他们就发现金子在地球上本身难以形成,都是在外界作用力下才产生的。金,金属的金,因为它的力量需要非常大,它是宇宙空间大陨石撞击地球时,那一刹那之间产生的极度高温,并且携带其中的一些元素以后,才在地球上产生。这说明我们古代人的确是厉害,他观察得非常细微。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的来源,他们都已经在他们的观察下发现了。

那么对于水是生命之源,现代科学家已经提出人并不是猴子变来的,人是从水里面逐步地进化而成为人的。虽然说,你看看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发现了他的不足的地方(有人插言:猴子也是水,他的基础也是从水上生出来的),因为我们祖先也曾经说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个“地六成之”,就是包括地上所有的有形的生命都是得益于这个“天一生水”。

那么这个是什么呢?就是老子所说的,他给这个一命名的是德——德的品质和德的能量。有了这个一,有了这个德,大家读一读老子的整个文章时就可以发现,通篇都在谈这个德。论这个一,论这个德,就占掉这整篇文章的百分之六十四的份量,很大的面积谈到了这个言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要展开看看老子的学说和历史上的一些现象、近代研究的一些现象,就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上善治水”它是科学的。

但是,“若水”只是提倡你仿效这个水的性格,只是一种理性的朦胧,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模范。以前我看了有一些人的解释也是这样的,要仿效学习水的那种美德。但这样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洪水你也让我们仿效吗?”有些人就反驳开了,网上就有一些喜欢提出一些奇谈怪论的人,提出一些意想不到问题。实际上回到老子的本意上来,想把握住这个教育思想,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方法来观察、来论证的话,常常就比较正确。

包括我们的胎婴养虚、怀孕阶段的妇女、孩子们,如果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你看他都生长得比较灵气。这些原理、外环境的水的重要作用和内环境的水的作用都把握住了,就比较理想。

江本胜的水实验当中,他也发现,在所有城市里面的水,我们看起来是没有污染,都过滤得很干净的,可以喝,但是在结晶上面不行,它的结晶还是散乱的。特别是在工业地区那个地下抽出来的水,虽然用漂白粉拼命地漂白过滤,看起来过滤得没有后天化学元素、重金属的影响,但是它结不成结晶。

 

发言人乙:

我觉得,咱们现在国家在外交上也讲的咱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我把理解传统文化就是像跟伊朗的问题,美国人采取就是要制裁,所以我们就采取不用制裁了。

所以,我把它理解成是一种中庸之道。这个中庸,我觉得来自于孔孟的四书,他有一本书就叫《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所以称为中庸。那就是说,这讲的是四书里面的,但四书是属于儒家的、儒学的。

但这个中庸,我认为是一种调和,是一种把阴阳的调和,特别是我们经常讲的一种协调。可是如果从道家来讲,它讲阴阳,那也是一种协调,也有中和这段含义在里面。但是我就想问了,这个中庸实际上我们经常讲就是走“中间路线”,不左不右,不偏不倚。而且一般从中国整个社会上来讲,你像咱们57年反右的时候,有的人就走了另外一个极端,所以打成了右派。但是另外一些人又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又成了个什么叫左倾机会主义。所以这个左和右看起来都不好,按说还是中庸最好,这个中庸最好,那史书里面就提倡这个中庸。

当然,道家里面没有明确说中庸,儒家里头也没有明确说中庸。但我就想只有儒家提出来了,我就想这个中庸,究竟是归于儒家学说呢?还是跟佛学有没有关系?跟道学可能还是有关系的。

 

  熊先生:

有关系,与《德道经》的第五章就有直接关系的。

 

发言人乙:

对,有关系。所以我就想这个问题,在这个学术里头,是不是这个里头已经有搀杂了?我把它延伸一下,就是有唯心和唯物的东西在里头。

因为,我刚才听到熊先生讲了好多典故,我觉得这里面充满了这个唯心和唯物。当然我知道的,我们多年来受到的教育都讲的是唯物,都承认唯物主义,我们都讲物质是第一的,不承认精神的东西。往往一动,就说你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要受批判。

所以,我在想这个唯心和唯物的问题,我慢慢从生活当中、从现象当中、从社会当中,有的时侯有领悟,国外我感觉也是这样,人家认为有时候不是唯物是第一性的,有时候唯心是第一性的,所以唯心和唯物你说哪个强调是为正确的?哪个又是错误的?所以我觉得把这个中庸,把它引申一下,唯心和唯物这两个之间,我的观点是:有些时候讲的是精神是第一位的,有时候讲的是物质可能是第一位的。那这两个东西也有一个中和的东西在里面,也有个中庸,也有个调和。

所以,我就想您能不能帮我解释一下,“中庸”究竟属于那个学说?道学、佛学、儒学?还是属于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精神和物质这两个之间,有些时候我感觉是精神第一性的,我是有体会的。有时候你咬一下牙,你就可以得第一。尤其是比赛,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位长跑运动员,所以长跑时很艰苦,要咬牙往前冲。打破极限是真的咬牙,这个时候是靠精神力量,是谁能够得第一,就看这个精神。应该说这个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了,有时差两厘米也算,也算第一第二,就这样到了终点,全靠精神力量。所以,我觉得你从咱们这个来解释一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觉得咱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国学讲的这个问题,实际上目前来讲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理解乱七八糟。我去年去山西——山西的南面,就是晋南,他们讲这就是这儿有个根文化,你到这个地方来你就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根了。后来在陕西西安,他也讲他们那儿也是根文化,因为黄陵那个地方是根文化。所以这个问题肯定都是文化,一个讲尧舜,一个讲黄帝,这都是根文化。我觉得怎么能够把它系统地比较全面地、准确地来表达这个根文化。

另外,如何去发扬咱们这个根文化?我觉得这一点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觉得是个气候,恐怕几年前还不是。我看胡锦涛同志在各种会议上专门讲到了这个中国文化问题,而且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在国际上外交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可以这么说,所以我想如何去发展我们的根文化呢?而且我们现在,说实在的,我们很多教育我发现确确实实有很多弊病,尤其在教育方面,确实是这样。如果要这样的话,我们中华民族要真正保证我们国民经济快速高速地发展要重立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来,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在从这个方面要统一认识,怎么去发扬广大?我觉得会推动我们经济建设将会飞速的发展,这也是个巨大的精神财富。

我提这个既是一个问题,我也谈了一些评论,所以请您讲讲。

 

熊先生:

实际上,您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释。

关于这个中庸的问题,实际上在这个论“中”上老子是谈到了,而没有论“庸”。因为孔学是老学入世的一种发挥,在治世方面的一种展现。

老子在第五章,就谈到了:“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中气以为和”。实际上在我们认识阴阳的时候,他也看到了人类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是抱的是看得到的,背的是看不到的,不重视背着的。就像我们农村妇女,生个姑娘肯定就背在背上,生个儿子可能抱在怀里。因为见者是眼见为利,看不到的东西就根本不重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看得到的物质和看不到的物质,作为唯心和唯物,西方没有掌握老子的思想,就你否定我、我否定你。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宗教就害怕了,怕把自己宗教吃了,甚至就火烧伽利略,判死刑。科学发展了一定的时候,就把宗教说的一钱不值,我赞成我的。

我佩服爱因斯坦学说,他的结论就是:“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这个还是比较中肯的一个结论。

这两个任何事物一诞生,就像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就是真理”,它存在了就有它的价值,对不对?它为什么会诞生?不会人为地编一个什么东西它就具有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不被淘汰。比如人的这个精神领域它需要能量,需要精神营养,你通过什么方法去营养?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我觉得我们前一段前些年的理念就承受斯大林的思想东西太多,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他那个比较左倾的理念比较深,而是曲解了。

比如说关于宗教的问题,我们就曲解了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学说。一般意义上,除了单词意译,意思翻译上还有一些毛病,现在有些学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当初就没人敢吭气一声,都认为它是精神鸦片麻醉人民,把你弄得昏昏沉沉。在错误解释方面有些误区,才造成一些局限。

实际上,关于精神和物质方面都是物质。在老子《德道经》里面充分体现出在论证它是物质方面,所以就把这个整体包容进去了。比如,我们如果只承认太极图的白境,就在太极图白境里面论这个鱼眼,论这个鱼体,那就永远也论述不清,那没办法发展。你只有整体把这个太极把握住了,“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其中也包含着德阴德阳谓之道,只有含有德性的一,含有德性的阳,她才是“道”,而不是孤立地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是“道”。就有这个理论在里面。这个领域,老子《德道经》里面一读就知道。

在《易经》里面,就谈到了一阴一阳谓之道就这么个意思。那么“中气以为和”也就是一个旋极图——道学里面的旋极图。中央稳稳定定地用这个正确的精神理念,来控制这个阴阳——外面阴阳的变化。你再怎么变、再怎么转,两者之间别去斗、别去争,存在就是合理的,共同地发展,你控制在德的基础之上,那么很多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点,我觉得美国它这方面把握得很好。比如说,美国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这一点上,他们就很好地用了这个中。他不人为地干扰,而是他在高级的研究室里面只作3-4%的微微调,他悄悄地去操控,他不直接干预,所以他这两种经济模式就在循环发展。

你看我们近几十年来为这个问题争得天翻地覆,一下子左,一下子右,所以也弄出一些弊端,这也是存在的。所以,社会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也是一对阴阳。如何去用好这个 “中”?——就是因为没有用好这个“中”,我们才物质上去了、道德败坏了。对不对?

如果我们在当初构思这个发展的时候,已经提前发现这个经济发展和精神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要想同步发展,保护住同步发展,我们该怎么做?如果那个时候用好了中庸,用好了老子的“中气以为和”,那我们就不是现在这个被动局面。

你看看现在青少年犯罪率多不多?我们自己不说心里也知道,是世界之最,创造了这个最,对不对?我们腐败现象产生了很多年,因为他没有那个信念。他不去信仰这个道德,不遵循道德规律,他完全是私利的膨胀之下拼命去贪。各种形式的贪腐蚀了他的精神,腐蚀了他的思维。虽然明明知道那个错的,他就是要去做。——谁不知道这是错的?!实际上从他本心上来说都知道。但是,他却缺乏那个能量来支持他不去做,这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无论是老子所提出来的“中气以为和”中的理论,还是孔子的中庸学说,阐释的都是“中气”的运用和把握。你像甲骨文的“中”,是不是中间那一道就像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像地天泰的泰卦。

当时,还用那个飘带——上下那个飘带来表示,就是说我这一竖不是旗杆,是表示能量的上下流动。有的考古学家说是旗子的飘带,旗子的旗杆上面可能吗?飘带没有风刮到那里去怎么飘?——所以是能量。天地能量的交互,人与天地同时在交流。那么用好了这个“中”,你在这个天地之间就能够昂然大丈夫,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能稳定。因为这个“中”字一个“口”,把中间一切断——阴阳把握住,阴阳都在里面,含住了。

而且,我们的祖先给我们中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定名为以中为主。奇怪!中国,怎么叫“中”?有时候就是没有把握好这个“中”,还不能名副其实地称之为“中”,也就没用好这个“中”。

实际上,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在老子思想基础之上的发挥、发展。这也不必去争谁是谁非,这个道学的思想他的入世治世是顺理成章的事。老子也称赞孔子是一只凤——人中之凤,孔子称老子是人中之龙。他们的学说思想,都在大自然、大民族整体思想、在《易学》的河图八卦的理论上面可以说是完美协调,只是我们如何去形成一个继承传统的系统理念,真正把他们优秀的思想完整地继承和发扬下来。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咱们许多学者专家还有很多些问题要和熊先生探讨。刚才,咱们传统文化研究会的这位先生说他还有问题要和熊先生交流。

 

王虎林先生(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

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王虎林。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认识熊春锦先生,非常感谢九三学社能够组织这么一次座谈会。同时,我也很感谢邀请熊先生来咱们兰州、来甘肃的这位丁老板。因为没有丁老板的支持,我想也很难有这么一次机会吧,因为我们学会也是挺知道老板的,也体会很深。

熊先生是第一次到这里来,我觉得您来得值,应该来。因为中国中华古文化的发源地,应该说就在我们甘肃。

我们有一位老中医,可能也是您的同行吧,就是天水的老中医,叫胡思九。他有一个说法,就是他认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有三皇文化,就是伏羲、神农、轩辕,而且医学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源头。他有一篇著作叫《四圣文化》,就是认为有四个圣人——孔子文圣,孙子算是武圣吧,还有司马迁史圣,还有一个什么圣。

再说到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改革开放,也是一个由南向北。那么熊先生从湖北到咱们甘肃来,从华南到西北,这又是一次由南向北。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通过这些年的体会,感觉它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就是说它不是仅仅停留在先秦文化里面非常繁荣的时期,在后来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它有很多的发展。

那么在今天,可能它又是一个融合新的东西方文化的一个最佳载体。比如2001年的王财贵博士,从台湾到兰州来讲读经。其中就谈到读经,不仅是读中国——也就是咱们东方文化的经典,而且要读西方的经典,这才是真正的经典教育。这个观点,我们当时听了非常赞同。

我们这个研究会,是从九三年注册、九六年正式成立的。那么这十多年来,我们有两个感觉:第一个,就是说当时这个文化是一个非主流文化,那么更多的是在海外热,大陆不热。同时它更多的是在教育领域——就是在学者们中间大家探讨的比较多,而在民间、在普及的方面很少。

从十六大以后,咱们中央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民族复兴”。1940年时,有个哲文家叫贺林,贺林在蒋介石国民党时期也提出了一个。那时候也有个复兴、民族复兴运动,那时候他就说民族复兴从根本上来说是民族文化的复兴。

我们当时在96年,就把这句话印到我们一个刊物的扉页上,其中还有钱学森和张岱年的一句话。现在,我们依然认为这也是很热的一个问题——就是民族文化的复兴。

研究会,我们当时主要是像兰大、师大、师专呀,包括铁院呀,还有这些各个学校的一些教授。从十六大以后呢,我们就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从一个非主流文化逐渐进入一个主流文化的渠道。我从几个方面能感受到:一个方面,就是说不仅是从学术的方面,而且学术的方面它也包括了很多,包括哲学的、医学的、教育方面的。另外,从国家政策上,如前书记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思想。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社会,还是这。

这个在我们的历史上像这种探讨,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还有就是像今天这种,我感受到的这种,不仅是学者们之间就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探讨,而且有一种毛泽东在的时候,从三十年代开始一直到文革前,一个哲学的普及。那时候把哲学就是能够通俗化,我觉得我们今天可能这个座谈会和各位专家的交流大概也有这样的一个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在一个很专一的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这个也是我感到了传统文化的这个热潮。

现在时间也不多了,我们曾经给甘肃捐赠过四个孔子铜像,这在其它省是没有的,就是在兰州五泉山、武威的文庙、嘉峪关的文化园林、敦煌的沙洲乐园,这是香港孔教学院的汤恩佳先生他来投资,由我们来组织实施的。我们也接待过韩国成均馆原来的馆长,现在是韩国女子同德大学的教授赵骏河先生。我们刚才给您赠送了一本书《东方伦理道德》,就是他去年11月份到甘肃几个大学其中赠书的著作。

我希望下一次我们能邀请熊先生。我要领着您去天水跟胡思九先生谈谈“三皇文化”。带您去河西,去看河西丝绸之路,包括我们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敦煌。当然最近有一个说法——就是喀什,这是新的一个交汇之地。同时,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咱们一起共同来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好,就说到这儿。

 

熊先生:

非常感谢您的这番话,的确您现在担负的这个职责是民族的一个重担啊,您开展得很好。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接受您的邀请,再次来到兰州。

 

主持人:

今天,通过熊老师精彩的讲解,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老子的《道德经》和传统文化的国粹。由于我们多年来的教育体制的缺失,使我们这一方面的道德风尚有所滑坡,特别是年轻人。

今天会后,熊先生将为我们馈赠一些资料。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拜读、学习、思考,大家积极地倡导国学,我们现在确实是这一方面传统文化比较缺失。熊先生作为倡导者,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下面,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熊先生精彩的讲解。

 (完)

备注:

因为本次现场座谈录音,音效音质俱欠佳,故先上传文字,音频将延后发布,还请大家原谅。

谨此说明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wenhua/20060417/228.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