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开慧用品  |  德慧智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推广中华德慧智 开创教育新局面

时间:2011-03-24 23:08来源:知音原创 作者:贺年永 点击:
推广中华德慧智 开创教育新局面 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 纪念老子诞辰 2582 周年座谈会 贺年永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重庆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2582周年。我们怀着崇敬和

推广中华德慧智   开创教育新局面    

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

纪念老子诞辰2582周年座谈会

贺年永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重庆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2582周年。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来怀念这位旷世伟人!

    今天,我能够参加这样的座谈会感到非常荣幸!

缅怀先哲,是因为我们景仰这位被世界公认的“哲学第一人”, 是因为我们热爱《德道经》。老子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鼻祖,直接影响了诸子百家,而且,影响了世界的哲学家。

德国哲学家尼采评价老子五千言:“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1]我们热爱老子的《德道经》,因为她“字字是灵符,句句是珠玑。她瑰集了上古时期和周朝末年之前数千年乃至上古中华文化的精华,她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切学科的精华。在她的大智能中,严谨地构成了一部亘古未有、承前启后、昭示万代、无出其右的一门绝学。这门绝学,就是道学,就是德学,就是老子大唯物主义和老子唯德主义辩证法。[2]当代国学名家、道学应用教育家、道医学家熊春锦先生这一深刻、全面的评价应当是我们的共识。

我们缅怀先哲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践行《德道经》,最佳途径是践行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

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时代“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9年,美国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几个专业学会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无一项是由中国人发明的[3];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多人,为留美学生之冠,但至今也未出现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英国仅剑桥大学就培就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近60余年中,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相形之下,莫不令人扼腕叹息!

所以,钱学森向温总理五六次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质疑钱老忧虑、焦急、沉重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啊!如果不痛下决心改革教育思想,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弊端在哪里呢?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尖锐指出:“只要中国教育体制继续强调被动学习和考试成绩,那么仍将无助于创新思维、创造性和创业精神的开花结果。”“中国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说明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并不逊于模仿能力、应试能力”,但是,在现代“却产生不了引领世界前进的科技成果”[4]

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说:“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被传统教育扼杀了”。“在学科奥赛上,中国是金牌‘常客’;但在另一项需要创新力的重大赛事———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中国却始终难以突破。”因为“奥赛强调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可以通过高强度训练获得。而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需要创新,不是老师能训练出来的。”[5]

熊春锦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仅进行‘智性’教育,从而残缺了重要的一半……这是数百年来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他又说:“人类的创造力诞生于人的‘慧识’(直觉、灵感)之中,是慧识通过智识而产生新发现、新理念、新发明、新创造。人的慧识又必须以德的能量作为创造力的源泉,才能产生科学创造力。”[6]

换句话说,创新人才之所以能创新,就是这种人具有慧识思维能力,具有灵感思维能力。一生约有两千项创造发明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向世人揭示了这个秘密:“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没有那1%的灵感,99%的汗水也是白费!”过去,我们只强调“汗水”,“ 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这是一种偏颇。

显然,这个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责无旁贷地严峻地摆在了我国教育的面前。我国现在的教育能不能承担这一重任呢?《教育规划纲要》做出了回答:“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家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用两年多的时间制订了《教育规划纲要》。但我们很难看出它里面有解决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办法和措施。

那么,教育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里,我负责任地回答:

培养创新人才的唯一出路,在于践行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通过《德道经》、《周易》和《黄帝四经》等国学道德经典的诵读,以德育统帅教育,以慧性驾驭智识,德、慧、智三者同步均衡发展,使学生成为既有道德心灵,又有慧智头脑的富含科学创造力的国家栋梁之才,能在中国本土培养世界级科学名流奠定坚实的基楚。

为此,熊春锦先生为我们制订了具体的教育方案、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检测标准,以及搞好这种教育的具体措施。因而,她具有庞大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独特的教学原则,周详明晰的操作方法。迄今为止,中华诵读工程千万家,无出其右者。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等使用。

灵感是创新的起点。那么,从何处去获得呢?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里高津说:“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欧洲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输入有直接关系。”[7]

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8]

这里,“中国文化”是指以《周易》、《黄帝四经》和《德道经》为代表的道德根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使外国人产生灵感,难道就不能使炎黄子孙产生灵感吗?既然“源泉”早有,方法已成,何必仰承他人之鼻息、言必称欧美呢!

我们怎样去获得灵感呢?

两个字:观诵,即开口诵读和同步内观。这是开发右脑的法宝。

我们诵读的教材及诵读内容的侧重:

《周易》、《黄帝四经》、《德道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论语》、《老子感应篇》、《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格言联璧》。

《德道经》为重点,终生诵读;

以《周易》、《黄帝四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论语》为主干,熟读背诵;

以《老子感应篇》、《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格言联璧》为辅助,配合主干熟读。

现在,不少人将诗词散文列为“经典”,这是对“经典”一词的滥用;不少人把儒学经典当作主干加以诵读,不明儒学只是根文化的辅根。

这些内容对开发学生的智识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保护、提升和开发慧识不仅没有多大帮助,反而是慧识的无情杀手!不可等闲视之。

诵读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几年我们开办的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家庭班已初见成效:

⒈培育了学生的道德心灵

学生通过诵读获得道德能量的滋养,我们进行正向性的德慧智教育,用上善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了他们深厚的道德信念,因而,他们在上善合道、大爱无边等方面有了突出的表现。其典型事例我已写在《德苗》的前言——《成长作文》中,这里就不罗嗦了。

⒉初步开启了学生的慧识

什么是“开慧”? 就是能够清晰地内观到大脑中的图像。我们家庭班有的学生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

慧识人人皆有,天生具备。但是,如果不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方法去滋养、保护、提升、开发,只进行智能教育,慧识则会被压抑而沉寂,则会失去创造力;反之,则会产生创造力。

孩子们越早实现开慧,就越能超越西方脑科学。思维进入“初慧”,就是叩开了慧性图文思维的大门。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给毛里斯·索罗文的信中说:“我思考问题时不使用语言,而是用生动有形的形象去进行,当这些形象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我再去花费颇多的努力去表达它。”这是爱因斯坦对他的慧性图像思维过程的简单描述。[9]

⒊应试教育的沉重负荷被减轻了

我们家庭班多数学生能够使用右脑的“感应功能”,尽管这还不是真正的图像思维,但距离真正的图像思维为期不远了。他们在“设置提高注意力、持久力和高效率的信息模块”的训练中获得了奇效,增强了坚持经典诵读的信心。(见附录四篇)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老子学院云阳全体学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实践证明,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能够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诚望诸位同仁携手共进,大力推广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必将开创我国教育崭新的局面,在中国本土培养大批世界级科学名流一定会实现!让我们以践行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实际行动告慰于我们的先哲,迎接一个普遍性的慧智同运、大智大慧教育时代的到来吧。

发言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曾评论《老子》一书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2]熊春锦《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

[4]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5]见注③

[6]前段话参见熊春锦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前言》第1页;后段话参见95页,中央编译局2006年版。

[7]熊春锦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4页,中央编译局2006年版。

[8]参见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转折点》一文。他是突变论的创始人,于1972年发表的 《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章。 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300年以来数学上最大的革命”。

[9]熊春锦著《慧性图文思维教育》第167页,团结出版社2009年版。

(责任编辑:知心)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dehuizhijiaoyu/shijiananli/2011/0324/718.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