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TAG标签 会员中心 新搜索
道德知音 资讯讲座:  |  新闻资讯  |  专题讲座  |  读书频道  |  诗文赏析  |  知音电台  |  道医养生
修学资料:  | 
文字道理  |  修学日新  |  慧性教育  |  经典教材  |  修真词典  |  知音问答
社区服务:  | 
知音论坛  |  知音社区  |  视频展播  |  历史照壁  |  德慧智教育 |  在线书院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道德知音网版权所有;转载时,敬请注明出处"道德知音网"和作者。自行修改内容者,文责自负。联系邮箱:daodezhiyin@gmail.com。

热点滚动:
返回首页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之——大寒中气与修身治世应用

时间:2018-05-24 09:32来源:道德知音 作者:中心原创 点击:
大寒,这个临卦期。是天德能量的一个发机,是自然界的能量、宇宙自然的天德能量产生了发动、发机。希望大家能够同步于天时、天文、地理,充分地发动人和,使自己心气的能量能够尽快充实起来,达到符合自然界临卦的能量状态。

大寒同步修身的重要性

今天是大寒,请大家保持一种脊椎的得一状态,并且更多去观注我们腰4椎其中的一些变化之道,从地气和天德这两个方面作用于我们脊椎的得一,能够发挥应有的生理作用。

广袤的韵动的德一能量,实际上这种能量是遍布在我们的心身周围,唯一需要我们做到的,就是放下我们的妄意,能够使它与宇宙自然的德一能量达到一种同频共振,频率相符,使其韵动的节律相似,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根据物理学、质理学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对自己的肉体进行良好地同步调整;一方面对于我们精气神这个质理学的范畴,进行完美地调整,达到同频共率,从而充分运用好大寒这个节气。

今天下午的酉时,已经进入了大寒节气。古人说:德,天道也。在天道的年周期律中,我们经历了复卦的这一个地气能量的萌动期时间像流动的水,光阴像过隙的马驹,稍纵即逝,我们很快又迎来了大寒这个临卦期。在临卦期,是天德能量的一个发机,是自然界的能量、宇宙自然的天德能量产生了发动、发机。我们自己体内的这个天,这个心里面的能量是否也同步进行了发机呢?希望大家能够同步于天时,同步于这个天文,同步于地理,充分地发动人和,使自己心气的能量能够尽快充实起来,达到符合自然界临卦的能量状态,将第二道阴爻真实不虚扭转成为阳爻,构成实实在在的临卦能量状态。

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处在这个腊月期当中,对于这个腊月字本义所象喻的修身内涵要高度重视。

这个复卦和临卦期间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新一年的运气。马上就要进入春节了,甲午年也即将正式来临了,这一整年的运气如何,关键就是看复卦和临卦中这个阴爻向阳爻的变化过程我们内在的准备做得如何,有没有进行真实的实践与心身的同步。

当前,这个临卦期的变化已经接近完成了一半,剩下的时间并不多了。下一步,就是自然界天地之间很快就要进入泰卦期了,一气流行于天地之间升降的动机就即将开始了。我们在临卦期内的自我准备,以及与宇宙天地的同步,在这一年中同步的最佳时期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且,在天地自然界当中,在这个临卦期进入大寒节气点的时候,五运六气也开始启动了,我们就应当把握住全面了解五运六气。

由于实践者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仅仅处于顺天的层面,并不具备法天的资质,连人法地的实践都还未完成,就难以真正去实践法天。因此,我们仍然抓住人法地和地法天的同步推进,进行强调理论的揭示和方法的同步。希望有志于黄老修身学实践,能够真实不虚地跟上步伐,德者自得,信者自立,智者自明。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真正把黄老修身学,把传统道德根文化里面的精华,真实不虚地转化为在自己内在的刻苦实践。

 

法天得一与脊柱天梯对应信息表

在这一张表格上,我们的脊椎对应了天地人三才的所有信息,浓缩了得一的全部知识,将法道文化、易道文化、德道文化的内容,其实全部都集约在这个脊椎上。然而,我们的基础理论,完全处在一种半文盲状态,要想同步跟上来,的确是有些困难。这种状态,并不是说文化知识不足,而是疏于为学者日益的刻苦,没有进行真实的积累。

课程内容概述

今天我们根据这张图表,展开五个方面的内容介绍。

第一方面,对大寒节气的定义,对小寒为节,大寒为气的内涵进行阐释。大寒当中的气这个能量是如何发动和启动的?对其中能量的性质、动机、把握、运用,我们要做一个初步的说明。

第二个方面,对于大寒之气在人法天中的地位,它的始发性、发动性、作用和意义,做一个简要的说明;第三个方面,对大寒在人体内的对应关系,做重点阐释。大寒这个节气,基本上气流就开始启动了,就会向上冲击到腰3椎。无论我们腰4椎这个阴爻变为阳爻的能量是否全面完成了,都会有气机就像的篆体形构所象喻的一样,上面的三道能量流开始升腾了,也像我们蒸馒头、蒸米饭的锅已经揭开了盖子,蒸汽开始大面积向上升腾,要进入到第三腰椎,已经在向第三腰椎流动了。对于这个位置和部位的能量源,在心肾能量合一以后,这个先天的能量和后天的能量,也就是人法地的脾土信德能量先天肾水的能量,以及心火礼德能量,这里面的有为和无为之间的互动,以及在人体内的对应,其中这个能量流发动起点的高低和质量的高低,就决定着我们进入下一个易象之卦三阳开泰之泰卦的质量。

第四个方面,五运六气全都始发于大寒这一天,那么我们一年运气好不好的关键在于什么?

第五个方面,如何把握今年的运气能够有个好的开始。如何通过自己的修身实践,去体悟、感格和实践老子所揭示的夫惟道善始且善成

今晚,就从这几个方面,立足于易道文化、法道文化、德道文化本为一,月窟天根闲往来,在这个基础之上展开一些介绍。

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首先,谈一点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天地人三才合一修身,在慧识悊学文化中对人文、天文、地理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治人事天,顺四时之度,民不有疾,对大道法则秩序全面把握而揭示的运用公式与方法,是人法地,地法天,以地球生物圈为基准宏观规律的一种总结与提纯,是完整地应用一元象数理气的理论。数,是指万事万物普遍联系、普遍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式,数是五运六气的核心,数学是科学之母。

五和六这两个数值,可以说就是五运六气的核心,因为数学就是科学之母,数学就是科学的皇冠。执一明三定二用五,用五的关键是五运。五运六气,是以阴阳转换,五行应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包括七曜)的运转和地球本身所含的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这里面既含有质理学,是通过对质理学驾驭物理学来揭示的。

我们祖先的道德根文化,理法非常系统与完整,这就是质理学。古人认为天地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大天地。老子指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抓住了宇宙自然整体的根本法则与秩序,抓住了简易而核心的整体观、全息观和系统观。其中,最完美的运用和描述都保持在中医元典《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里面。对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好好看一看。

 在太阳系这重天内,各星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各星球对地球能量气机的影响作用,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这个五运六气。

是运转,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能量的幅射和对流的交互作用。太阳系的各个星球之间,同样都存在着能量的辐射和对流的交互作用。的年规律,用天干表示,天干即是天的主干带动作用。

是地球本身吸收和辐射能源的作用,反映六种气候的推移。气这个能量的年规律,用地支表示地球物理本身的支撑作用。六气有每年的在天之气,以及相对在天之气阴阳正好相反的在地之气,也就是说有天德和地气这两个大的范畴。所以,《周易系辞上》曾经指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天,则是天文,反映天体的运行;在地,则为地理,决定着地球的大气候和局部气候;在人,则是人文,影响人为人事,左右常道与修身向非常道的转变。《黄帝内经阴阳离合篇第六》指出:阳(天)予之正,阴(地)为之主。天赐予了我们正的能量,这个共形成了五种能量,也就是仁义礼智信;而地的能量,就作为我们生命的主导,作为养育,作为受体,并且进行反馈,构成了五运的气场和能量场。

五运的气场在天地之间,以人体为本位,属于地面上薄薄的一层空间范畴。五运,也叫做中运、大运,因为来自天体的运行,所以称其为。六气在上,地气在下,这里面有天德的能量、地表交汇的能量和地球内释放的能量,三合为治,充分体现出老子所揭示的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规律。至于对于地面具体的影响,主要存在着三种因素的综合叠加考虑。地气是地面之下的气候变化规律。相对我们人来说,我们的地气就在我们的阴蹻和我们的这个尻骨里面。天地通气,地球内部本身是活的,我们的生命同样是活的,大地地球也在与自然与天宇宙进行能量的交换,形成呼吸换气。我们人除了呼吸以外,也同样存在着能量的传导、辐射和对流。这些能量交换方式都是一致的。在人体内,精气神这些质理学的能量表现出了天地之间的这种特征;而在自然界,我们的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能量交换与其他几大行星的能量交换、交流、辐射和对流,也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这一点,其实已经被现代科学所验证。比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磁力场,在显态表现为磁力场的能量传递,但是在能量系统,在质元系统里面,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那一个天德能量,在起着主宰的作用;而且,还是波韵型的韵动交换方式,构成了所谓的电场、磁场、光场、音场。其中最关键的交换方式是音,音是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只是我们只能闻声难以闻音而已。

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

干支六十甲子,六十年这是运气规律的一个循环周期,可以说这是天地之间能量循环的一个周期律。这是在根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在他们大智慧观察天文地理人文时,从质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观察而得出的结论,祖先发现了这一个周期,发现了这个循环周期律。

由于我们距离传统道德文化很遥远,小时候基本没有进行学习,所以我们对于六十甲子的循环规律,不知道其中本来的意义。我们首先就要知道这个六十一甲子,知道六十年是一个气运的循环规律。对这个周期律,我们首先要掌握住,这是一个计算的公式,这是一个推算的方法,实际上都可以进行电脑程序化的运算,并不神秘,它和数学公式一样,跟很多方程式类似,但它是专用于质理学进行推算和计算。

天干地支,也简称之为干支。干与支是古人抽象的数学符号,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叙年、月、日、时和方位的符号,也是运气学说的推演符号。天干有十,我们要记住,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掌中天干

自己左手食指根纹这个地方为甲,第二节纹是乙,第三节纹是丙,食指尖就是丁,中指尖为戊,无名指尖为己,小指尖为庚,小指第二节纹为辛,小指第一节纹为壬,小指根部恰好是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最后转到小指根纹处,刚好是十个,也就是十天干,将其纳入到我们的手指上,要记住各自的位置。

 

掌中地支

地支有十二,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在手上是怎样记算的呢?自己无名指根纹处为子,中指根纹处为丑,食指根纹处为寅,食指第一节纹为卯,食指第二节纹为辰,食指尖为巳,中指尖为午,无名指尖是未,小指尖是申,小指第二节纹是酉,小指第一节纹就是戌,最后回到小指根部是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依此排列在我们手上。天干地支都处于一掌中,就是把相关信息全部浓缩到我们手掌上来,把这些对应分布规律记熟了以后,方便大家随时可以计算,进行推演。

所以,要是将十二地支对应月份推演,那就是正月见寅,二月见卯,三月见辰,四月见巳,五月见午,六月见未,七月见申,八月见酉,九月见戌,十月见亥,十一月见子,十二月见丑。地支与天干,容易配合在一起进行推算,是中国古代非常简易而且直观有效、不依赖其他方式、可以用口传方式直接传递的一种计算方法。

天干与地支两两相合,天干之阳与地支之阳,天干之阴与地支之阴,依次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就可以获得60个组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就称之为六十年的一个甲子周期,然后再周而复始,这就是一个大的气运循环周期律。在运气学说中,用天干代表五运,用地支代表六气。所以,这些基本内容的认知首先要建立起来,才能理解古代五运六气的计算方法。

以上所讲的内容,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和在手掌上的记忆演算方法。

五运四行五行与五德

对于这个五运的理解,我们要看到,五运者是五德五行能量的输布流动交换。人是否形之于内,形之于内的德行能量的多少与强弱,就决定了本年度周期律当中的运气如何。五德的形和行,形之于内为德行,行之于外是善行。

善人,可以获得平安。在五行当中,什么是善?什么是五行?什么是四行?什么是五德?有必要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结合着五行一起进行研究。

 

古人认为,如果只是做到了四行,那是善人,是善人之道。四行和谓之善,是哪四行呢?就是仁义礼智。不形于内谓之行。仁义礼智不形于内的是善人(因为未实修德气能量进入肝肺心肾),这是四行,这四种品行能够都做到,就谓之善人。还没有达到德行,没有上升为德行,只是善行。仁义礼智形之于内是谓德行,没有具备内在品格品质,而只是具备品行,特别是圣信不备,四行虽和仍然只是为善,只是人道的一种层面。

我们有必要把五行了解清楚。由于我们受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把德剔除到五行之外孤立地谈五行气运,就造成了我们长期只能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有必要将古代早就建立的五行本义,在此做一个介绍和说明。

木,是五行之一,能够诞生的是仁人。仁人的仁形于内,把仁的慈爱孝悌作用于形体内的肝,进而影响其它四臓,作用于其它四臓。才称之为德之形(再造肝的形态)。现在大多数人是不形于内,所以不能称之为德行,只能称之为五行之一的仁仪,属于嘴皮子研究。因为没有内外的相应,没有通过修之身用之于体内,这样的仁人实际本质上还是善人。

金,是五行之一,是一种德能量的属性,所能诞生的人是义人。义人的状态也存在两种现象。有的义人是用义形之于内,也就是说用这个义德修身实践于自己的肺,这才谓之为德之行。很多的义士实际并不是形于内,没有运用义德来对自己肺的形和质以及形和气进行再造,那么也就只是停留在五行之行的行为和品行层面上的义人。

五行中的火,含礼德。对于礼德,有的人只是用礼仪形之于外,而并没有用礼德形之于自己的心,使心能够产生光明,所以古人总结为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我们在观察这个五行是否含有五德的时候,能否再作用于人,主要从是形于内还是形于外,作为一个分水岭,来判别是不是一个礼人。

智人,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这个水德也是五行之一,能够生成智人智士。当然,智人智士也同样存在着两种情况。修之身,其德乃真,用这个智德能量来打造自己肾臓内在的三品,使这个先天之本的能量,使德的能量能够充满自己的身内,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言行,不局限于外在的品行上面,那就是德行。

五行当中的第五种元素是土,土的这种能量属性能够培养出信人、信士。信土与其它四行有所不同。这个信是圣人之修、圣人之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信,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德之行。用圣人之治形于内是德之行,只要具备用信土来进行生存、生活,即使不形于内,同样也谓之德之行。这是信土区别于其它四行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也就是说,只要是运用信德和信仪,无论是用信德形之于我们内在的脾胃也好,还是运用这个信德规范我们眼耳鼻舌身的外在行为也好,这都是德之行,都有希望进入圣人之治的境地和境界,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在信德上产生突破的关键原因,也是我们对于身识意识口识高度重视运用信德信仪进行规范标准化教育的关键。对于这个五行中的土,对于这个信德,就必须要摆在首位,摆在基础,摆在根本上展开学习和践行。

在五行当中,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到,从信智礼抓起,建立好内在这样一个铁三角、金三角式的信智礼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在信智礼稳定形成的基础之上,义与仁必然会水到渠成,容易具备。

德,天道也。德之行五,和谓之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德一朴散为五,化为五行,是一种动态。如果攒簇五行、合和四象能够成功,综合达成,就能够重回到德一的状态。这个,是要和于我们的形,和于我们的命体之气。中央的信土为统帅,居中而统帅,承载着周边的四行。整个圣人之治,强调的是圣形于内,就要把握住攒簇五行,合和四象。圣信居中,五德韵动谐调,相安平静,用中得一,内圣外王。形于内质象和外物相,这样五德才容易真正具备。

培补信德,要把握信土厚实淳朴的培养,做一个信士,当一个信人,就是在实现圣形之于内,具有德之行。哪怕我们只是用信德仅仅规范于眼耳鼻舌身意,那同样也是德之行。从信德切入,做一个信士信人

所以,我们研究实践黄老修身学说,特别是实践圣人之治的学说,必须要在五行之土、在信德上下真功夫和实功夫,才可能真正叩开圣形于内以信德为基的圣人之治的完整实践过程。当然,五行是必须要整体把握住。

如果仁义礼智这四行能够修成,那么善心也就容易培养起来,这四行如果能形之于内,那么肾气就能够自然在体内运作起来。这个肾气,实际上就是指德的能量。如果说这五种五行之行,木德、金德、火德、水德、土德,这五行全部都在我们体内进行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肯定会德兴起,这个德就在体内完整韵动起来了。

和谓之德,其要谓之一,其爱谓之天,有之者谓之胃子,五者一也。这五者如果能真正形于内,也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那就容易实现五者归一。五行和于五德,这个不要把它当作连接词,五行本身当中含着五德能量的分崩离析,而天道却是借着信德在运行的。所以,信仪当中的度数信是天道运行的特征,体现的是这个信德在运行,天道运用信德来进行运行。

五运又自大寒始,周年一运行,圣治若法天,自检德与行,五运自相应,六气谐相生。我们圣人之治的实践,如果法于天道,那就要自检德与行。对这五德的仁义礼智信,要进行一番自检,由内而形,从形于内和形于外这两个方面,都要进行一番分析。如果品质、品格和品行都具备的话,五运就自然相应,六气谐相生,六气、六种能量都会相互施予,不需要去过多地操持。甚至,连过度的分析都没有必要了,因为自己就在顺应天地的运行,因为自己的信德已经建立起来了,天道就是依靠信德来运行的。

马上就要进入甲午年了,这个甲午年五运六气的特点是什么呢?中运土运太过,湿气流行。土运太过以后,其中有湿气流行,湿气属水,阴水过盛,那么就会耗动,因为土能克水,就会消耗自己的信德,同时又影响我们愚转智的进步和质变。所以,必须要在顺天这个层面上,把这些道理掌握好。

对于这个水和土,都需要我们加强正善治的实践工程。这一个工程,对于今年来说,是内证信土盛行于内、水智形于内而净化再造的关键年份。这个中运土运太厚太过,既是好事,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土运太厚,就是天地之间的土运太过,对于我们体内来说,如果对损有余而益不足把握得好,那么这个多余的成分,就会非常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体内,通过天地之道这个土运太过的土,用这个富余的土的能量形之于内,来构建我们体内厚实的信土,对建立忠信,极有帮助。这个问题能够解决湿气的流行,就可以轻易实现土克水,而将过分的湿气加以化无。

五行与五德修持

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这是古人的说法,解释起来就是说,五行皆用在修之身,其德乃真,用于改变自己肉体这个形内的精气神,而且,时刻都符合天道和地道坚持实践,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君子。

士有志于君子之道谓之志士。老子指出上士闻道,堇能行之,则可成圣真。所以,对于这个五行、五运以及五行的能量运行规律,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了,能够运用好了,同时把这五运之气也都把握住,那就是一位君子。

当然,君子对应的是小人。古人是这么确定的,那个时候道德文化是主体文化,这样定义是社会的共性认同。但现在我们常常所说的谦谦君子,实际上是对油头粉面小生的一种褒奖而已,并不是古人定义的那种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是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道德根文化时期的定义非常严格。士有志于君子之道谓之志士,所以老子才在他的五千言当中,指出上士闻道,堇能行之,那么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就可以成就为圣真。 

君子亡中心之忧则亡中心之智,意思就是说,如果君子亡掉了这个核心当中的信德的建立,不把这个信德的得失作为一种忧患来把握的话,那么心中的智就会丢失,就会处在愚昧的状态,不可能摆脱愚昧达到明智。

亡中心之智则亡中心之悦,对于这个五德之中央信德的把握,因为信德数五,位居中心,如果脱离了这个信德,不尊道贵德,不顺应自然大道的规律和秩序法则,即使智识再好,那么心中之悦就会丢失。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亡德。这段话全部都是强调这个信德的重要性。

善,弗为无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清不识

善,弗为无近,就要为学者日益,知行合一。不学习接受道德教育,就无法接近转化为居善地,进行正善治。

德(得),弗之不成,修之身形于内而生出、成长。这个,就是我们体内的道德能量、德性能量的一种模型,就像小草长出嫩芽时的形构一样。五行只有形之于身国内,实践德行,才能成功于德一的形成。

智,弗思不得,袭常质变返为首焱,法地法天而连通天德,回归(性门)与上下结构的字文,才具有真正的智识。

思,不清不识,如果七情六欲不进行清除与净化,心中的袭常与脾中的妄意,不分别质变为首焱与玉书之形,不识常在与首焱,智识与其它各类识的净化,也就不真实。

思不长不形,不形不安,不安不乐,不乐亡德。如果智识不进入慧识,则难以形神俱妙,身形质变再造就难以产生。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以德形于内净化和再造精、气、神之形是根本,不用德形于内,心身清静就不可能安定,如果心性不安定,物相束缚就难以摆脱,色象境的法乐也无法生成。法乐不产生,也就意味着德一的居用无法真正实现,会继续离道失德。

不仁,思不能清。仁未形于内,阴木则必然丛生,阴木生火烟薰不明,心火明亮丢失,思识也就无法清静。

不智,思不能长,先天肾水不形于内,实现智德能量的清纯充盈,愚昧就难以转化为明智,思识就难以成长增强。

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心不能悦

亦既见之,亦既观之,我心则悦。此之谓也。

不仁,思不能清。不圣,思不能轻

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心不能降

以上这些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再进行解读,学会自己去解析。

五运六气的动态法则

五行的运化和六气的传输韵动,其中都有一个度。老子在《德道经》中提出: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阐释了这个之间的辩证关系。

《黄帝四经》: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背。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

在四经中对于这个揭示得更为详细,有利于我们对五运六气的宏观把握,可以提纲挈领、居高临下地掌握如何去理解。这段话是从人类社会中人的这个生和动以及有事、有害的角度,揭示了其中的规律。如果脱离了天地自然的法则和秩序,那就会存在问题。

比如,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就是说生会产生害,为什么生会有害呢?是因为有欲望,有不知足掺杂在里面,就不可能像天地那样不自生,而只有施予,不断释放能量。人类有了私,有了欲,有了私心,就会贪而不知足。有了欲望就有贪求,在这样的基础上,必然会生有害。这一生,必然有动,起心动念,这个生,皆有害;这个动,皆有害。

曰不时,不符合五运六气的时间和空间,脱离了这个信德信仪,就是不识时务,这个时间、空间就背叛了这个度和数。

动有事,肯定就要产生事物、事项,就要有为。这个事,是有相境当中的事;这个事,由于背离了五运六气,背叛了度数信,难与天地自然法则秩序的五运六气相称、相符,并且又不知道如何运用五运六气来处理事物,所以也就会事有害

目前,五运六气这个理论和方法,人们仅仅只是局限在中医学里面应用,这是最大的浪费!道德根文化真正复兴之时,这个五运六气学说必将会运用到治理的各个领域,而不仅仅只是医学方面,它们应当是地球人类应当共同恪守的诚信法则和秩序。

天定二以建八正,则四时有度,动静有立,而外内有处

我们在明三定二的基础上,将八正确立以后,就会实现四时有度,动静有立,而外内有处。这个时候的动和静,就能够主动去符合天地自然规律中的五运六气的动态法则了。

人主者,天地之稽也,号令之所出也,司民之命也。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不处外内之位,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八正皆失,与天地离。天天则得其神,重地则得其根。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处外内之位,应动静之化,则事得于内而举得于外。八正不失,则与天地总矣。

人主者,既包括了我们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也包括社会上古代就是指皇帝老爷了。天地之稽也指法则秩序,要执行自然的法则秩序。这段经文论述得非常精练。

天天,是古代字的一种转译,就是说,治人事天要达到一种乾阳的状态,就能够得其神。重地,重视这个坤地,那就把握住根了。顺应四时之度,则民不有疾。处外内之位,应动静之化,这个内外,就如同刚才讲的形之于内和不形之于内,那也就是用之于自己,而不仅仅是用之于外。这个内,谓之把握运用,要同时把握住内外一体,才能够完整地应动静之化。这样,动有事的这个事才不会有害。所以,这个八正不失的话,那肯定就与天地五运六气的这个总规律相关的情况吻合了。所以,《黄帝四经》里面还提出了六柄这个方法论。

怎样才能实现对五运六气动态法则的准确把握呢?那就是《黄帝四经》中提到的方法论,即一曰观,二曰论,三曰动,四曰专,五曰变,六曰化。观则知死生之国,论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动则能破强兴弱,专则不失是非之分,变则伐死养生,化则能明德除害。六柄备则王矣

我们不是正在学习《德道经》第13章吗?观则知死生之国,这个是指肉眼观和慧眼观要完整结合在一起。观色象之境,观有相之境,观欲相之境,观无色界境,要都能够观,这是一曰观的内涵。我们要能够达到这种观的水准和境界,才能破生死之迷,才会知道万物为什么会有死有生,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论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如果说能将一元四素的理论原则掌握好了,那就能知道兴亡、存亡与兴坏之所在。质元(源)、体元(源)、物元(源),本因、内内、外因,这个三元(源)、三因论,以及一元象数理气论,要作为我们理论讨论的法则和依据,才能知道存亡兴坏之所在,不要离开这个原则而空论、乱论。

动则能破强兴弱,在一观二论这个前提之下,那肯定就规范了我们意识的妄意和心中智识的袭常。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动则能破强兴弱

专则不失是非之分,这个要专在诚信自然大道的法则和秩序,而不做是非之想和是非之分,那当然就要坚持修之身,其德乃真

变则伐死养生,这样就可以在变化当中,获得提升、再造与净化。

化则能明德除害,进入到化的状态时,那当然会在德的光明朗照之下,能够清除生有害动有害事有害的祸患与弊端,都能够被清理和避免,自己就成了掌握五运六气动态法则的主人。

六柄备则王矣,在这个时候,才能够说内圣外王的王治和王道完全具备。

強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靜。靜則平,平則寧,寧則素,素則精,精則神。至神之極,見知不惑。帝王者,執此道也。是以守天地之極,與天俱見,盡施於四極之中,執六柄以令天下,審三名以為萬事稽,察逆順以觀於霸王危亡之理,知虛實動靜之所為,達於名實相應,盡知情偽而不惑,然後帝王之道成。

这段论述是完全站在治世的角度而谈论的,实际上修身也是同样的原理。我们的心君,这个帝王的圣道能不能够形成?生命的主人,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靜。靜則平,平則寧,寧則素,素則精,精則神?自己的霸王之治、危亡之理能够被破掉吗?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一定要将《黄帝四经》里面所提出的这个的规律和内涵,好好地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自己实践的指导,这对于五运六气的正确掌握极有帮助。

周迁动作,天为之稽。天道不远,入与处,出与反。

周迁动作,就是说一年一度的五运六气变化,是以周而复返的圆周变化规律为始终,这是年度变化的周期;而且,六十年一甲子,还有变化。天为之稽,这是天将其作为规律和秩序来进行贯彻执行的。

天道不远,天道并不遥远,与每一个生命的内外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入与处,出与反,这个五行五德的能量,随时在于我们体内,进入体内,与其共存共频,放它出去了,也就逆反了。

君臣当位谓之静,贤不肖当位谓之正,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诛禁时当谓之武。静则安,正则治,文则明,武则强。安则得本,治则得人,明则得天,强则威行。参于天地,合于民心。文武并立,命之曰上同。

这段经文里面,就明确指出了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所以说,把握五运六气的动态法则,就是把握天文地理和人文。当然,这个并不是现代意识哲学文化所揭示的内涵,而是要回到慧识悊学时期那个内文明时代,是质理学层面的文。

声华实寡者,庸也。顺者,动也。正者,事之根也。执道循理,必从本始,顺为经纪

对于这个事之根,要把握,将正善治作为事之根,把握顺应天地之间五运六气的动态法则,把握这个动,要顺天而动,顺地而动,这是关键。这就是执道循理,这就是本始。把握住顺为经纪,在顺天而行当中,来进行经营、治理、管理、安排等等。

动静之立,外内之处,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恶不匿其情,地之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处,任能毋过其所长,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

这些经文,都是谈到了天的法则秩序、地的法则秩序和人的法则秩序。人的法则秩序,那就是君臣不能错位,不失其位。不要让士丢失自己应当处的位置,用人不要超过自身的长处;并且,要求去私而立公,这样才能够主动地符合于天道。

所以,在这个五运六气的动态法则上,我们要完整地将天道、地道、人道,以及天文、地理、人文这里面的规律和法则秩序,全部一体完整地把握住。对这个动有事,事有害,要先明了天与地的根本性动态,以及能量的动态和质理学范畴的内容,把这些要掌握好。掌握动的基本形态,动作循名,举事易成;动作爽名,戮受其刑。动作循名,那么主事就容易成功;动作爽名,那么效果就会完全相反。我们要将无死地的动准确掌握好。

刚才所讲的,都是紧扣着这方面的内容。对这些规律的掌握,《黄帝四经》实际上都揭示得很完整。我们再列一个图表,就可以更加形象地来分析这个动的各种表现和其中的内在本质。

 

动相与动象,其中的内在主持是各有分类的。其中,我们可以将主持者按照守度信、守数信、守信信三种进行分类。在这个动上面,我们分析人类的表现,可以发现,有乱动,有正动,有灵动,有玄韵动,有稽动。

乱动的内在主持,是妄意霸治,是左脑的皮层独霸。

正动,是玉书的王治,妄意被法治住了。在守度方面,是在教化培养的阶段;守数,也是教化培养阶段;守信,也是教化培养阶段。在乱动期的守度、守信,那就是一片混乱,全部都丢失了,守不住度,也守不住数,也守不住信。在正动期,那就是已经开始,应当是开始为学者日益的阶段,而且是正确用道德根文化进行教化、教育、培养的这个时期,对守度的时期就有理性的认知了。

还有一种,就是灵动,灵动是常在主持的,是左右脑皮层的联动,这期间是一个训练前识的过程。在守度上面,处于训练前识的过程;在守数方面,是训练前识的过程;在守信方面,同样是训练前识的过程。因为我们生命体内,真正的右脑是一种无为而治,右脑的质层是无为而治,大脑的核心层同样是无为而治,只有左脑的大脑皮层和右脑的一部分大脑皮层,以及左脑的质层,是介乎于无为和有为之间,或者完全处在有为之内。

玄韵动,也可以反映出这些特点,主要是由首焱主持,左脑皮层和质层进行共理的,在守度上是正有为,然后进入无为;守数方面,是正有为,然后再进入无为;守信方面,同样是通过正有为的方式而进入无为的状态。

稽动,是丹元无为治理,是动合德、静合道的一种稽动,这在守度上是内圣外王的状态,在守数方面也是内圣外王的状态,在守信当面也是内圣外王的状态。

这个稽,是法则秩序的简称,稽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双膝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从这个形韵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人整体蜷曲成一个玄曲波韵的形态,体现出在礼仪上也要法天法地,法于德一能量的传递和玄韵波的状态。

《德道经》: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黄帝四经》:周迁动作,天为之稽

“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于度之外者也。处于度之内者,不言而信;见于度之外者,言而不可易也。处于度之内者,静而不可移也;见于度之外者,动而不可化也。静而不移,动而不化,故曰神。神明者,见知之稽也。”

“动静之立,外内之处,天之稽也。”“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

“动静不时,种树失地之宜,则天地之道逆矣。”“动静不时谓之逆”“顺者,动也”

“不处外内之位,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赢极必静,动举必正。赢极而不静,是谓失天;动举而不正,是谓后命。”

圣者乐山,贤人乐水。《化书》:“见山思静,见水思动,见云思变,见石思贞,人之常也”。

“水易动而自清,民易变而自平。其道也在不逆万物之情”。

对于这个动和静规律的深化了解,我们可以更多地全面去学习和掌握黄老经典当中所揭示过的内容。在这里,我们罗列了一部分,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至今,圣者乐山,贤人乐水。见山思静,见水思动,见云思变,见石思贞,人之常也。我们生命由于70% 都是水,所以这个动必须要吻合于天和地五运六气的法则和秩序。

水易动而自清,民易变而自平。其道也在不逆万物之情,所以,对五运六气的把握和理解,要从不同的层面,立足于不同的实践水平,来全面进行理解和掌握,才能更有效地认知。

天地之五运六气与人类之精气神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和前提之下,我们再来看一看,天德地气之动,人类精气神同步。 

五运

五运,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概括一年五个季节气象变化的总称,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凡逢甲己年则为土运所统,乙庚年为金运所统,丙辛年为水运所统,丁壬年为木运所统,戊癸年为火运所统。

 

六十甲子表

五运又有大运、主运和客运的不同,这一点我们也要记住。这一张六十甲子表,天干地支配合,刚好就是60年一运转,完成一个周期。由甲子起头,到表格右下角的癸亥结束,是一个循环,刚好是60年一个周期律。所以,在年周期律上必须要遵循60年是一个周期变化,这一点首先在五运六气上要把握住。

 大运:大运,是主管每年全年气候变化的岁运,又叫中运、岁运。大运有太过与不及。太过,即主岁的岁运旺盛而有余;不及,即主岁的岁运衰少而不足。这两者情况都是指这个能量的多少。这些理论都是在谈的质理学,是指示这个能量的多少,是天德和地气这个能量质元的多少与盛衰,建立这个认知,就容易把握住这些内容的原理,正确去认识岁运、中运的这个能量性。

大运的推算方法,就是天干配属五运,也叫天干化五运,即每两个天干化一运,这个方法跟命理八字里面的天干五合是一样的结果。天干化五运公式: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甲己合化土,就是说,凡是逢甲年和己年,大运都属于土;乙庚合化金,凡是逢乙年和庚年,大运都属于金;丙辛合化水,凡是逢丙年和辛年,大运都属于水;丁壬合化木,凡是逢丁年和壬年,大运都属于木;戊癸合化火,凡是逢戊年和癸年,大运都属于火。依照这个公式,当年五运的大运就可以这样推算出属于哪种五行,这个公式也可以了解自己出生那一年的大运,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先天体质,明了自己体内这个五运六气的态势,这一点也同样非常重要。

 

大运值年,有太过和不及之分。天干为单数属阳,为太过年。比如,甲午年的天干为甲,处于第一个天干属阳,为太过年。甲己合化土,所以甲午年是土运太过年。相反,天干双数属阴,则为不及年。如,癸巳年的天干为癸,处于第十个天干属阴,为不及年。戊癸合化火,所以癸巳年是火运不及年。皆可依此类推太过和不及。

大运的太过不及,反映气候偏盛或偏衰的特点。盛,即五运之气太过而有余。衰,即五运之气不及而衰少。当这个特点影响到人体时,臓腑经络就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化,人体就可能发生疾病。当然,这种发生疾病,是由于没有顺天而行才可能发生疾病。

出生年大运太过或不及,能对胚胎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根据病人出生年大运预测疾病,还需要掌握另外一种五运之气,它既非太过,又非不及,叫做平气。凡是运太过而被抑或运不及而得助的,就是平气。

如戊辰年、癸巳年,戊为阳干,故火运太过,辰为年支,太阳寒水司天,水能克火,戊年火运太过,但被司天的寒水所抑,使火不会太过,便是平气之年。癸巳年,也以此类推。另外,当该年的大运与交运的日干或时干相合时,也是平气之年,如丁亥年为木运不及,如交运的第一天的日干为壬,或者交运的时干为壬,也都是平气之年。平气之年,气候正常,对人体影响不大。

概括而言,五运之气有盛衰及平气变化,对盛、衰、平这三个概念,大家要掌握好。

这里面的内容展开讲比较多,如果要细致分析起来,对于那些基础理论还不太熟悉的人来说,一下子也难以理解,我们只是先在概念上进行掌握,知道有这个平气从中进行调和,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就可以了。 

主运:主运,是分别主治一年中5个季节时令的正常气候的岁气。全年分做5步运行,每运主一时,从木运开始,依火运、土运、金运、水运顺序运行,每运主73日零5刻(一昼夜共100刻)。

每年木运的起运,都开始于大寒日,岁岁如此。各运的特点与五行的特征一致,在各运主事时,其气候变化和人体臓腑的变化,也就表现出与它相关的五行属性。大寒时期,一般是大寒木运开始运行了。所以,今天大家就要注意,自己的肝气是否这个时候被抽动了,是否已经开始运行了。

 

五运

主运,是分主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五运之气,说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正常气候变化,年年固定不变。主运分五步,每步一个运季,每个运季的时间是七十三日零五刻。主运诗曰:大寒木运始行初,清明前三火运居,芒种后三土运是,立秋后六金运推,立冬后九水运伏,周而复始万年好。从这首诗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五步主运的时间和规律。

比如,木初运起于大寒至清明前三日,这里面还有一个五音,用纳五音的方法来进行辩证。对于这个声音的认知,实际上整个宇宙都是音的振动,在维持着空间里面各种物相的运动规律和秩序,所以在中国古代,早就将纳音的方法,将其运用于天地之间五运六气的应用之中。

当我们修身实践进入能够观音的境界,不仅仅在自己体内求证出了音,知道音是什么样以后,然后还要能够听音,再上升为能够观音的时候,那么对于古代的先圣们认识天象、认识五运六气的大智慧,就会信而不惑,自然认同,因为那个时候自己也能够参与其中去发现振动的奥秘。

在纳音方面,我刚才提了一下,这个宫商角徵羽的纳音,是指五种波韵质形结构,音文质形结构,关系到能量的传递方式与形态。五种传输模型,都在这五运里面相互对应了。对应上去以后,就容易分辨各自的音韵。我们知道音韵的波有五音,五音的波,声后面的音,是符合韵动、传导的。这种辐射,这种能量的交流,其中的韵律波纹动态是如何进行的,只有达到可以观音的修身者才能知道。在还不能知道的时候,就要坚持不知为不知,那么就先遵从先辈们观察中得出来的结论,主动去进行执行和顺应,要顺天而行,顺着这个五运六气的音韵波,顺着这五种音韵,推进自己的修身,运用于体内的变化。因此,老子双可教育的意义,诵读的真实目的,就在于在身国内诞生五音波韵质形,从而能与五运同步相应,才能实现人法天和天人合一。

甲年阳土,属于太宫,少徵生太宫,太角生少徵,所以,甲年的主运始于太角,终于太羽。戊年阳火,属于太徵,少角生太徵,所以,戊年的主运始于少角,终于少羽。

如,甲年大运为土运太过,属阳,所以,客运第一步为太宫,太宫生少商, 第二步为少商,以此类推,第三步为太羽,第四步为少角,第五步为太徵。

总之,主运都是始于木角音,终于水羽音。具体是始于太角(壬)还是少角(丁),这个得看该年六气属太还是属少,按五步顺序倒推至初运木角便知。这一部分内容,大家可以参考历史上的相关典籍就可以得知。

实际上,五运六气并不是诞生于汉代,也不是诞生于秦朝,实际在夏朝就已经有了,早期只是口传运用,并且在掌中进行运算,不著文字。后来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了一部分记载。只是中国的文化,对于自己文明和文化的保持,的确是不太珍惜。虽然教育普及在世界上还是比较优秀和突出的有教无类,但是教育普及于社会以后,大家就更不珍视这个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先辈们的典籍,常常是毁而又建,建而又毁,所以真正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就显得极其珍贵和稀少。

客运:客运,是每个运季中的特殊变化。每年的客运,也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它以每年的大运为初运;当年的值年大运确定后,循着五行相生的次序,分五步运行。客运是与主运相对而言的,是相对应的一种能量,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三种能量。就像朴素和众父,左旋能量和右旋能量,中间还有一个众父的能量,这三个才能构成完整的韵动、韵律,这也同样是历年不变的。

主运的初运为木,二运为火,三运为土,四运为金,五运为水,年年不变。

客运,则以每年的值年大运为初运,客运随着大运而年年变化。所以,客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跟主运有点不同,也就是说客运反映了动态的变化规律,在天地之间的相互辐射、对流过程中,是有着一种因为时间和空间点的不同,有一种改变,有一种变化。客运,是符合银河系或者以北斗星为天这个空间中的一些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被命名为客运,以及类比出一个计算公式的方法,再一体进行论证,反映出重大星系对于我们地球、太阳和其它行星对地球影响,以及客运的参与作用。

 客运说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异常气候变化,它以该年的大运为初运,其五行相生,太少相生(太生少,少生太),分五步,运行及每步的时间与主运是相同的。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要真正做到精细掌握的话,那就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古人记载当中的一些口诀和歌诀。

六气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各见五行特征。由于暑和火基本属于一类,所以一般不列暑与火,而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两种。同时,以三阴三阳来概括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每年的六气,分为主气、客气和客主加临三种情况。

《黄帝四经》:夫天地之道,寒涅燥湿,不能并立。刚柔阴阳,固不两行。两相养,时相成。居则有法,动作循名,其事若易成。若夫人事则无常,过极失当,变故易常,德则无有,措刑不当。居则无法,动作爽名,是以戮受其刑。这可以说同样是结合着六气来论证的。

 

六气是指十二地支的周天所布,十二地支刚好构成一个圆周,两两对冲所形成的五行。就像我们的钟表一样,12点和6点,位置刚好是对应的。

这个六气五行,是中医最重要的核心理论依据,十二地支标志人体的十二经脉,同时也是修身明德,圣人之治用以治人事天,形于五行五德的重要理论指导,启示它的运用范围,可以遍临地球上所有的一切。

主气

 

对于这部分内容,列了一张表,大家看一看,就能够掌握。在这里,只是做一个概念上的基本介绍。

主气是主司一年的正常气候变化,也就是每年各个季节气候的常规变化。主气一年分6步,分主于春、夏、秋、冬24个节气,一步主4个节气,每一步为60天又87刻。每年从大寒日开始,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年年不变。

主气是指主时之气,共六步,一岁一周,年年不变,分别主一年中六段时间的正常气候。这个跟五运里面的主运一样,每一步年年都一样。主气中的每一气,历时六十天八十七刻半。主气诗曰:大寒厥阴气之初,春分君火二之隅,小满少阳分三气,大暑太阴四相呼,秋分阳明五位是,小雪太阳六之余

客气

客气,是各年气候上的异常变化。它同主气一样分六步,但主气年年固定不移,客气却年年有转移,只是名称略有不同。

客气每年也分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步,每步也是60天又87刻,和主气不同的是,主气只管每年的各个节序,而客气除了主管每年的各个节序外,还可概括全年。其中,主管每年上半年和全年的客气叫司天之气,为三之气;主管每年下半年的客气叫在泉之气,为六之气。客气除司天和在泉之外,其余四气统称间气。

客气按流年地支左旋(逆时针向上)顺移三阴三阳之位,也就是天气下降,地气生升,反应的是这一个螺旋上升的升降不同,名为客气。

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每十二年轮转一次。

如甲午年,年支为午,子午之年为少阴君火司天,少阴为二阴,所以下一步为三阴,即太阴湿土,第三步为少阳相火,第四步为阳明燥金,也是在泉之气,第五步为太阳寒水,第六步为厥阴风木。

客气的六步,分为: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上下左右四间气。

司天之气,主管每年上半年的客气;在泉之气,主管每年下半年的客气。四间气,指司天两旁的左右间和在泉两旁的左右间。各年的司天、在泉,根据各年的年支来确定。

客主加临

客主加临,就是主气和客气综合在一起,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加在年年不变的主气之上,把主气和客气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以五行生克规律为原则。称为客主加临。加临的方法,是将司天之气加于主气的三之气上,在泉加于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4个间气依次相加。客主加临是把主气和客气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分析,推测各该年四时气候变化的正常与否。

客主之气彼此是相生的,便相得而安;如果彼此是相克的,便不相得而为病。

主客的顺逆总以客气为主,客气胜过主气为顺,如客克主、客生主、君位臣三者为顺;相反,如主气胜过客气为逆,如主克客、主生客、臣位君三者为逆。因此,顺者叫相得,主气候异常变化不大,影响人体发病时病情轻而缓;逆者叫不相得,气候变化很大,病情急而重。客气和主气如果是相同的,也是相得,但是我们须防其亢盛。

运气发病

《黄帝四经》: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背[天地无私无欲之生之动则无此患]。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

五运与六气,是天德地气的运气之动。动有事,动只产生相对应的人事,而并不会直接生害,不会害于天地本身,天地本身不会产生这个害。但是,如果丢失了治人事天,人事如果逆天而行事,人事与天地的运气规律法则不相匹配,不是同频共率地对称互动,不知道五运六气对修身治世应用的原理和作用,那么危害也就会随处可见,损害的产生则比比皆是。

所以,对于五运六气的运用,我们首先要在根本上抓住。我们社会和人类,甚至我们自己,在这个不知当中,在这个当中生存,不知所为用,不知天德地气为我所用,为社会所用。对五运六气的这个运气之度,没有被我们真正把握和应用。

运气学说,是研究天德地气能量质理学中气与候的变化,是对社会治理、对生命治理及其对疾病发生和发展影响的学说。实际上,运气学说对我们创业、办事业、办团队,以及社会各方面应用,都是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五运六气的变化,总不外乎太过不及、生克制化几个方面;而人体病变的发生,也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造成的。由于运气既有五运的太过不及,又有六气的司天、在泉、客主加临等不同情况,因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也有规律可循。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主岁之气,无论其为太过或不及,都不能离开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来推算其气运的相得与否。对于这些原理,我们必须要都逐步学会掌握和运用,起码在原则的顺应上,要通过修身来逐步了解其中的运用规律。

甲午年五运六气

今天正处于大寒这一天,又恰巧进入了这个甲午年的五运六气,那么甲午年五运六气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呢?一句话概括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甲午年,甲己合化土,甲为阳干为太宫,为土运太过年,主全年气候变化比较剧烈,很多地方冬至都没下雪,气候的变化会相当剧烈。地支为午,为少阴君火,火生土,年支帮扶天干土运,这个土就太旺了,主要表现为全年湿热太盛。湿热太盛,产生感冒流行,疾病的流行就可能比较典型。少阴君火生土,气生运,气盛运衰,以气为主,运次之,气生运为顺化。从运气相合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看似还算平和,实则不然。因为人类自身的工业污染、基础污染,同样是产生了客气。司天之气少阴君火,主上半年气候比较热;在泉之气阳明燥金,主下半年气候比较燥。

甲午年,木气有余,不仅能克制着己所胜的土,使其湿化之气太衰,甚至还能欺侮其素所不能胜的金,而风气大行。木气不及,不仅它素所不能胜的金气,将乘其衰而来欺侮,即是它素所能胜的土气,亦将视其弱而欺侮于木。

但是,事物运动的规律,有极必有反,有胜必有衰。胜气发展到势极而衰时,亦将使自己受到灾害。这种生克制化的规律,无论其为五运、或是为六气、或是五运与六气之间,推而至于为五臓,为六腑,或臓与腑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

 

对于甲午年的运数和气数,大家看一看所列的表就行。

 

甲午年,木气有余,不仅能克制着己所胜的土,使其湿化之气太衰,甚至还能欺侮其素所不能胜的金,而风气大行。木气不及,不仅它素所不能胜的金气,将乘其衰而来欺侮,即是它素所能胜的土气,亦将视其弱而欺侮于木。

但是,事物运动的规律,有极必有反,有胜必有衰。胜气发展到势极而衰时,亦将使自己受到灾害。这种生克制化的规律,无论其为五运、或是为六气、或是五运与六气之间,推而至于为五臓,为六腑,或臓与腑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

在古代,对于甲午年的岁运,古人都进行归纳制成了图表,中央就是土运太过,所以今年如果大家都把握住这个土运,对天地气运当中的土运太过,进行损有余而益不足,沉下心来,将自己的圣信之德,用之于体内,修之身,其德乃真,是极有帮助的一个把握五运六气的实践过程。

对于其中的一些具体细致的分析, 我们虽然将古人的一些分析和前人书籍当中的一些记载,做了一些内容的罗列,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在这里做出说明,大家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只是要重点注意一下甲午岁初之气。

甲午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宫土运,岁土太过,气化运行先天,热化在上。左龄化司气,右动化厥阴,故天政所布其气明,辛化在下。左藏化太阳,右明化少阳,故地气肃。而其含切,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谷丹白。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羽虫静,介虫育,岁物之宜也。毛虫耗,湿毒不生,地气所制也。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相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甲午岁火为天气,金为地气,火胜金,天气盈。宜于年前先取化源,以平火气。土运在中,天气生运,运生地气(土生金),三气相得(火生土,土生金),而行顺化,其邪乃微。必抑其运土,资其岁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病。食丹白(火金)之谷以全真气,食间气之谷以干虚邪。岁宜以咸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气热补寒泻);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肺苦气上,急食苦以泄之。气凉补温泻),适气异同,而多少之。运同地气,以温热化,其化上咸寒(补心泻火),中苦热(泻脾燥土),下酸热(补肺泻金),药食宜也。

甲午岁半之前,少阴主之。少阴之化热,若热淫所胜,即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诊在手尺泽之脉。其法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牧之。(上半年火克金,主要得肺病。

甲午岁半之后,阳明主之。阳明之气燥,若燥淫于内,即雾霿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其法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下半年金克木,主要得胆病。

气交之中,土运主之。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蒙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其化兼其所胜。故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满,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寃,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漏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冶。

归纳分析

甲午岁初之气2014120日至321日),自癸巳年大寒日申初,至是岁春分日午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丹(以全少阴君火司天之气),间谷宜稷(土克水)。虽有寒邪,不能为害。(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气寒补热泻。)

我们的饮食养生和药物养生,抓住天德地气养生方是最根本的养生。在这里面,我们把握好复卦这一爻真实不虚实现阴变阳,以及临卦第二爻的阴转阳,变化要做到货真价实,再来把握五运六气,就应当是比较容易的一个过程。

甲午岁二之气2014321日至521日),自春分日午正,至小满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气厥阴木,中见土运。木胜土,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至,万物应荣,炎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以全少阴君火司天之气),间谷宜稻(金克木)。虽有风邪,不能为害。(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气温补凉泻。)

甲午岁三之气2014521日至723日),白小满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气少阴火,中见土运。二火相加,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丹(以全少阴君火司天之气),间谷宜豆(水克火)。虽有热邪,不能为害。(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气热补寒泻。)

甲午岁四之气2014723日至923日),自大暑日卯正,至秋分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阴土,中见土运。气奥运同,又当其位,是谓司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宜调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白(以全阳明燥金在泉之气),间谷宜麻(木克土)。虽有湿化,不能为邪。是气也,无犯司气。(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

甲午岁五之气2014923日至1122日),自秋分日寅初,至小雪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乃荣。民乃康,其病温。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耎之。岁谷宜白(以全阳明燥金在泉之气),间谷宜豆(水克火)。虽有火邪,不能为害。(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气热补寒泻。)

甲午岁终之气20141122日至2015120日),自小雪日于正,至大寒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土运。土生金,燥令行,余火内格。肿於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霿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白(以全阳明燥金在泉之气),间谷宜黍(火克金)。虽有燥邪,不能为害。(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肺苦气上,急食苦以泄之。气凉补温泻。)

是岁火胜则水复(火有余用水来克),金胜则火复(金有余用火来克)。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稍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间其数,以平为期。

大寒同步修身强化总结

今日恰逢进入大寒节气点,修身明德进入腊月临卦实证修证第二爻,处于将阴爻中间连接为阳爻工程的过半阶段,处在充实第二爻阴爻转阳爻的关键时间段。

与此同时,五运六气的运气能量法则与秩序,也开始守度、守数、守信而启动。一年运气的好坏,取决于这一时段的基础工程准备,显得极其重要。体内第三爻的阴爻转阳爻,是否能够像天地那样高品质地同步完成,如何能使身国内的泰卦与地理、天文能量时空变化相应,构建天人合一的泰卦,使体内真正能够出现完整而真实的天德下降和地气生升,生机重新在体内全面朝气蓬勃地启动,这个准备工程和基础工程就极为重要。

在大寒的这个期间,在五运六气发动的这个区间内,我们同样要从三个方面把握住抓住身心性命的同步提升。

人法地工程的补课与强化是基础。

心火礼形于内,天德能量直入心宫是关键。

脾土信形于内,行于前识的圣行信德于内外是根本。

把握住这三点,对圣人之治这一个实践的原则,才能够说被我们所掌握。大家千万不要希图进行那一种在沙漠上建高塔的构建。沙漠建塔是妄想,海市蜃楼堪可怜。土水治理是关键,心光礼火明亮是希望。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个虚心弱志实腹强骨的真正实现,完全源自于圣人修。

贤人和圣人的资质,虽然具有先天携带成份的强弱差异,却是每个生命全都具备的基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物形之合德,器成之同道,都离不开对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艰苦卓绝的实践。信土和智水,这对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的完善,是基础与前提。

贤人的素质,《黄帝内经》中将其定义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这个法则天地,我们进行圣人之治的修身实践,正是培贤而育圣,先要把贤人求证出来。法则天地,就是要掌握天地之间的五运六气这个能量的互动和作用;象似日月,在我们的脊椎上,就要把这个日和月的变化规律完整地贯彻进去;辩列星辰,各个星球对我们生命体内的影响,以及在体内所对应的能量体,我们都要能够掌握;在这个同时,要做到逆从阴阳,也就是道之度要逆从阴阳,在见验上要强调遵循四时,顺应四时而民不有疾,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住其中的内涵,将上古之人传流下来的修身治世理论和方法,完整地实践于自己生命体内。修之身,其德乃真合同于道,这是圣人修证的素质、要求及方法。

这一切,可以说全部都浓缩在生命身国中的脊柱上。其中的渐修与顿悟,离开它的得一而言圣人之治,则必定是邪门。如果离开了这个脊椎的修证,那也必定是画饼充饥。

所以,在今天大寒论修身之后,仍然要对上善治水和人法地,在这个生命体内的水土治理上,要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求证。在脊椎的这个天根上和天根内,要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刻苦实践。在心中直接获得天德能量,要进一步把握同步强化,同时掌握好五运六气当中的木运已经开始启动,把握住这个土运太过,运用道的损有余而益不足,利用天地之间的能量规律,培补自己信土的匮乏与不足,以及信德的摇摆不定和信念的参差变化,等等。将其纳入自己的体内,尽快补齐,从而能够承载我们的修身明德实践能够真正进入佳境。

前人对此都有很详细的记载,如何去细致地将五运六气变为课程,变为有别于现代意识哲学文化解读的那种现状,要尽快超越、摆脱意识哲学解读的障碍,真正用好自己的智识和慧识,两者结合在一起,将五运六气这个天地赐予人类的最基本规律、法则和秩序,传递给我们自己,守信、守度、守数地进行圣人之治和圣信内用;同时,应用于行为,达到品质、品行和品格完整符合天地五运六气的再造。

站在道的高度上,站在慧识破迷的认知层面上,来逐步完整展开和建立起来。这样就能够指导人们,在一年当中掌握如何完整全面地实现这一个人法地和地法天的全过程,使我们每一个行为,使我们的生活,使得各个领域的治理,都能够顺天、应天、符合天的自然能量秩序和规律性,获得最大的人生价值观提升。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就不会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责任编辑:海底金)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jichu/20141106/919.html请转载时注明!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